后沙月光:列宁逝世一百周年!红旗没有落地
2024年1月21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
1924年1月21日列宁在莫斯科郊外的戈尔基村逝世。
当列宁逝世消息传出后,中国革命者都异常悲痛,因为当时正值国民党一大召开之际(1924年1月20日在广州开幕),也是国共两党首次正式合作之时。
孙中山先生在国民党中央全会最后一次会议上说:我们从事革命工作已近30年,革命尚未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同志们不了解党的主义。俄国革命之所以完成得那么快,那么彻底,就是因为党员的自觉性和训练有素,他们了解党的主义。
这也是孙中山为什么对国民党进行改组以及坚决要与共产党合作的原因,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战斗力的政党,中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当时,这就叫“列宁式政党”,这是列宁对世界革命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
尽管孙中山为国民党的发展规划画了蓝图(大饼),但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实现国家独立的却是中国共产党。
列宁以及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毛主席在1949年写了这样一段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列宁在人类发展道路的探索问题上,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地球上首次建立一个新型国家,在这个国家中劳动人民主宰一切,而不再是由资本家和地主阶级主宰一切。
列宁建立的这个国家就叫苏联,曾经是一个超级大国。
但在1991年12月25日下午17点,一位名叫布尔布利斯的俄罗斯人降下了克里姆林宫穹顶之上那面红旗。
从此,这个国家便消失了。
布尔布利斯是被精挑细选的,因为他是一名西方培养的“民主斗士”,由他来降旗,既是对“民主”伙伴的奖赏,更是对苏联的最后一次羞辱。
其实,当戈尔巴乔夫默许苏联各地公开抹黑列宁,侮辱列宁,否定列宁时,这个国家解体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这两天有很多俄罗人冒雪前往红场向列宁献花,但他们大多数是中老年人。
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近期民调显示,有47%的俄罗斯人对列宁持肯定态度,15%的人持消极态度,30%的人表示说不清。
在18-24 岁群体中,有45%表示对列宁无所谓。
列宁在俄罗斯,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很多年轻人知道列宁,但不带有感情色彩,对十月革命的认知也很混乱。
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在读完英国诗人雪莱的《安娜琪假面》曾经感悟道:
“雪莱的诗,令人不寒而栗,诗中声声控诉压制与剥削。后之世人,是否依然会在同样的压制与剥削之下读雪莱的诗?”
口头上拥护列宁的人更少了。
心里真正了解列宁的人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