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伟:在社会主义问题上恩格斯与列宁究竟是何种“原理派”


  【作者按】该文选自“恩格斯与列宁:不同道路的思想共同体——通史原理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策略问题研究”(载《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第一部分,是为全文的引论。在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之际,重新整理贴出来,期待引发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理论的关注和重视,从中提出对“社会主义阶级者”的理论思考。阶级者不是别的,而是对于马克思范畴学的方法论提炼。资本正是“阶级者”。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仍然继承和扬弃着这一规定。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提供一把钥匙。只有阶级者,才能建立起唯物辩证法的总范畴。应基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结合的层面,并着眼于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全面准确地把握国家对象的全体规定。

  在社会主义问题上恩格斯与列宁究竟是何种“原理派”

  ——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

  (一)

  在历史道路选择上,马克思是高度的历史论者;在向“未来社会”进军问题上,马克思是“科学的唯物史观”论者。二重意蕴的统一则构成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和予以坚守的原则。具体而言,马克思早年持有“革命的社会主义”观,以抵制和纠正乌托邦的“空想社会主义”,这可看成针对资本历史本位的“国家过渡本位论”(在规定上称为“国家本位II” );晚年根据对东方社会的观察,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命题,实则是肯定了和土地历史本位对应的作为扬弃意义的“国家本位I”。相比“国家本位II”,其不独是“革命的社会主义”,而首要是“建设的社会主义”。这些系统性思想为恩格斯和列宁在其活动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所验证,留下宝贵的理论财富。

  本文系为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暨列宁诞辰150周年专稿,现在结合当下的形势,重新整理文章的各部分内容,以恰当的成果形态发表。期待藉由这个专题,深入阐述恩格斯与列宁基于“不同道路”的思想共同体性质及其对当代社会主义所发挥的巨大指导作用。

  (二)

  象者,恒也易也。马克思“向未来社会进军的道路”在其身后似乎出现了“分岔”,恩格斯和列宁仿佛又分别代表着不同道路方向上的“理论解说”。

  是道路分殊,还是原理统一?在社会主义问题上恩格斯与列宁究竟是怎样的“思想共同体”?等等,这些问题,既是社会主义运动本身的基本问题,也同时是社会主义经济学不可回避的重大原理和策略问题。盖因它深入涉及到了社会主义历史道路生成的基本走向和过渡、转化的策略:如历史本位论为何“分殊”,唯物史观工作路径基于东方语境如何得以澄明化,获得意义的“新诠释”;再如对革命与建设的辩证关系的处理——这涉及到正确理解“无产阶级专政”。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