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石:红军长征中周恩来的关键作用


  周恩来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长期位居中共中央核心领导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革命事业中,他一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周恩来理想信念坚定、党性坚强、意志坚韧、胸怀宽广、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组织纪律性极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与建设中,他鞠躬尽瘁,大公无私,忘我奋斗,始终把革命理想和党的事业放在最重要位置,坚决维护以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权威,坚决服从毛主席、党中央的分配,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许多重大历史时期,如果没有周恩来的存在,中国革命的航船真不知会驶向何方。

  这里,我们仅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例,简要评述周恩来在重大历史关头,为毛泽东同志出任党的最高领袖,为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决定中央领导人去留问题上,毛主席最初不在随军名单中。周恩来得知这一消息,立马找到李德与博古,强烈要求毛主席必须随军行动。起初,李德、博古坚决不答应,他们极力排斥毛主席,坚决要把他留在苏区。周恩来据理力争,不惜为此跟李德博古闹翻脸,最后迫使二人勉强答应毛主席随中央行动。

  试想,如果没有周恩来的坚持,毛主席便会留在苏区。那样的话,毛主席个人的命运会如何?中央红军的命运会如何?实难预料。根据后来中央红军艰辛苦难的非凡经历分析,如果没有了毛主席,一次次危机之下的中央红军会是什么结局?面临重要抉择中的中国革命前途命运又会如何?还真或未可知,还真让人细思极恐,不觉会惊起一身冷汗。

  由于左倾领导者缺乏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和灵活机智的运筹能力,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一开始就处于盲目被动状态。带有搬家式的军事行动,严重迟滞了行军速度,错失了一次次有利战机,最终导致湘江之战悲剧发生,中央红军迅速由出发时的八万七千人锐减到三万余人。

  面对红军遭遇的重大挫折,洋顾问李德除了频发牢骚之外,再无救急良方;身为中央最高领导者的博古,歧路徘徊,举棋难定,茫然不知所至。那时的中央核心层领导中,张闻天身患重病,难以理事,只能靠担架行军;张国焘、项英均领兵在外,开展斗争。唯有周恩来艰难地以己之力,支撑危局。

  红军究竟该向哪里去,成了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彼时,一手创建了中央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毛主席早已被左倾领导者们排挤在军队之外,失去了参与领导指挥军事斗争的一切权利。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