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哲学家
3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纪念日,对于这位19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说说其对哲学的继承与贡献。
哲学按照传统,定义为思维与存在关系。按照近代与现代定义,与科学的具体事物关系研究的形而下研究有别,是对无限对象的主观思维,被称为形而上学。哲学按照上述定义,其研究对象包括科学和科学未纳入的研究,比如生存价值观,社会秩序与伦理等。因而把哲学冠定为科学,缩小了哲学范畴,搞混了二者学术方式。当我们说马克思哲学是科学的时候,这不是赞扬而是贬低。
本体论,是哲学思辨的古典方式。笛卡尔之前的哲学家,把物质与思维作为世界本源,追究终极本质。这牵涉到谁创造了世界,因而还有第三派,并且势力非常强大,这就是神创造世界论。这种思维模式是人类蒙昧思维的延续,为世俗政治垄断。当时这三种思维谁更接近真相呢?作为主观思维方式,世界观或者说本体论自身无法说清楚,需要第三方标准-所谓的客观。笛卡尔处于大航海时代,资本运动驱使人们对于天体物理学的深入,伽利略日心论得以发展,哲科思维开始分化。所谓科学的研究范式,不再着眼立论自洽,而是引入自然运行轨迹,发展到事实它洽,从主观思辨到客观。而这个客观就是模拟自然立场,以自然轨迹运行来修正人的主观思维偏差。物质自然本体论到了科学阶段才更有说服力,冲破神创论的文艺复兴这时才开出真正的果实。
人们常把唯心论与神创论-唯灵论混为一谈。其实唯心论与唯物论都是以人类自身的思维活动和感性物质活动为基本,是对唯灵论的批判和攻击,只不过唯心论隐晦,缺乏客观的事实它洽环节。古典数学看似是自身形式逻辑的推演,但其前提是公理—大家一致承认的事实、无需论证的真理。这里面隐含了事实它洽。
中国人的思想没有形成哲科思维、数学体系,从思维上说没有形式逻辑,第二就是社会环境问题。在秦一统后,简朴直观的唯物论唯心论,在天命一统专制意识形态下,没有客观思维,不准许模拟自然立场去思考问题,缺少它洽环节,一直在主观思辨壁垒内争论。在15世纪各国发展中,中国人思维显著落后于西方。欧洲尤其是西欧,诸侯国林立,唯灵论的宗教和世俗社会无法一统垄断,哲科思维在夹缝中得以生存发展。中国的一统文化显示其劣势,尤其是以天命这种蒙昧思维信仰的一统文化,阻碍了哲科思维的启蒙与发展。先秦的墨家学说具有哲科思维的萌芽范式,一统政治和汉武帝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底湮灭了哲科思维发展的可能。中西方思维差距不是人种智力问题,而是社会环境造就的。人类存在与发展,需要异端思维,需要对即有思维、意识形态的批判创新。中国复兴首要是文化复兴、再造,需要西方的哲科思维工具,对传统解剖,剔除糟粕吐故纳新。马克思哲学就是最好的工具。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