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摘要:文明是标志、体现、概括人类社会进步的性质、状况和程度的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以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彻底批判了把社会文明视为纯粹精神运动结果的历史唯心主义文明观,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文明的总的看法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进行了最彻底的、又最符合历史辩证法的阐述、批判和揭露,强调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剥削本质,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发展结果必然是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文明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文明,从而揭示了未来社会文明的历史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出发,提出“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这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理论指南。对于什么是文明、怎样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问题,如果不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研究回答,如果不掌握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就会搞不清楚,就不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论述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专门著述以集中阐述社会文明问题,但从他们涉及社会文明的经典论述中,可以学习、理解进而提炼概括出他们秉持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领悟梳理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语境下使用“文明”“文明制度”“文明国度”“文明国家”“文明社会”“工业的文明的社会”“现代文明”“文明民族”“欧洲文明”等字眼时,一般说来,其“文明”二字特指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资本主义的“文明制度”。他们明确把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界定为“资产阶级文明”“资本的文明”,侧重揭露“资产阶级文明”“资本的文明”的剥削阶级压迫、剥削被剥削阶级和民族的残酷事实,并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进行最彻底的、又最符合历史辩证法的阐述、批判和揭露。他们揭示了阶级社会文明的阶级性,阐明了阶级社会以来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时使用的“文明”一词,一般情况下,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资本主义的“文明制度”。

  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文明”字眼。他们论述道:“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5-36页)他们在这里所讲的“文明”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阐明资本主义将一切民族都卷入资本主义社会“文明”中,“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资本主义的“文明”世界。

查看余下9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