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那场雪地讲话,我看到了这样的毛主席
1935年11月6日,在陕北甘泉县象鼻子湾村的漫天大雪中,面对着300余名红军战士,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鼓舞全军士气。
从瑞金算起,中央红军总共走了367天,走过了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跨过万水千山到达陕北。
当时的红军战士们经过长途跋涉,身体和精神都已经是疲惫不堪,衣服也都破破烂烂的,在大雪中显得有些单薄。
同志们口中说不冷,但其实大家都得靠蹦蹦跳跳运动个不停来御寒。尤其在晚上睡觉,人人都钻在厚厚的麦秸草窝里,而且通宵“当团长”(即紧缩成一团的意思)。
现在虽然到了陕北根据地,但是有些人觉得不大“理想”,因陕北地区人烟稀少,地瘠民贫,生活上不习惯(没有大米吃),部队经过长征又大大缩小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不能不引起一些人的思想变化,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气馁和悲观情绪。
这些情况毛主席是很了解的。到达宿营地之后,在未进房子以前,毛主席站在一块白雪皑皑的庄稼地里,接着一队一队地站在主席跟前。毛主席就在那儿向大家讲了话,他说: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是一个革命发展的转折点。
长征中掉队落伍的不少,可是“万里遍洒革命种,斗种定收千金粮。”我军现有人数是少了,但个个都经过了千锤百炼,人人都能干部。
长征那样的困难都克服了,目前的一些暂时困难是容易解决的,今后我们要造成伟大的革命局面,要联合一切抗日的力量,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起来抗战……。因此一切悲观情绪都是要不得的,没有根据的。
同时毛主席又特别强调注意与陕北红军的团结,教会大家在见到陕北红军时要讲些什么样的话。要自觉遵守纪律,爱护陕北人民的一草一木一针一线……
主席的讲话,真是一副灵丹妙药,部队进入宿营地,对主席的指示经过讨论座谈后,曾一度消沉的士气,马上大大高涨起来了。
从来唱不完的歌声,又继续唱开了:“陕北好地方,小米熬米汤;山药蛋,黄米饭,吃了甜又香,军民团结打老蒋,消灭反动国民党。”
毛主席就是这样,总是那么乐观,在很多灰暗的时刻,他总是能够给人带去光明和希望。
其实想想,毛主席的这种特质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吗?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如说毛主席的积累、远见真的太厉害了!在暂时的困难面前,毛主席不是带大家调整心态,说服自己乐观一点,悲观没用,而是毛主席一直都胜券在握。
胜利是一定的,困难是暂时的,那又有什么理由悲观呢?
有关毛主席的故事永远都说不完,特别是在战争年代,发生了很多和毛主席有关的令人敬佩的、令人称赞的、令人动容的、令人心疼的许许多多的故事。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