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躺平?NO!我们选择,跟着毛教员走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哲学上的三大终极问题,也是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曾思考过的问题。
每一个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都会面临自我人生意义的拷问。
虽然在当下,货币拜物教与个人主义盛行。资本总是以碎片化的娱乐来麻痹民众,用消费主义来“绑架”大众,试图让大众将个人生命的意义追寻导向到个人奋斗、奶头乐与个体小家庭的“幸福”中。
然而,作为有感情的人,我们注定不能像机器一样任人控制和宰割。现实生活的艰难总是不断地破灭着“个人奋斗就能改变命运”的梦想,疲惫的加班总是驱使人去思考活着的意义,碎片化的娱乐过后依然感到空虚的人们就会越发厌恶资本文化所宣传的毒鸡汤。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有人在看清社会被资本掌控而自身并不能实现阶级跃迁的实质后选择了“躺平”;更有人在沿着资本给定的“奋斗”道路找不到任何前途时,选择自杀而离开这个世界。
每当看到有人因为社会压力太大而对人生充满了绝望、找不到人生意义感而选择自杀时,我的心情都很复杂,悲痛、愤怒、惋惜等情绪交织在我的心头。
我痛心于一个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我愤怒于资本再次无情的将一个人逼向了死亡;我惋惜于大家在迷茫之时未能阅读到毛主席关于人生价值思考的书籍,如《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谈生死》。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毛泽东谈生死》)
在绝望中自杀的人亦或者是选择躺平的人,其实都是旧的价值观(资本主义价值观)逐渐在现实面前破灭了,但新的价值观未能立起来的缘故。
即感到“个人奋斗”没有希望后,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亦没有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可以让自己看清社会现实、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那自然就会选择悲观的自杀或消极的躺平。
在资本主义提供的价值观中,这个世界永远是少数人生活的幸福,大多数人注定生活痛苦。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资本主导的社会中,占据大多数的劳动者被迫的给资本家打工,劳动者的收入相比于资本的增值持续在降低。
资本虽然营造了“个人奋斗”、“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但绝大多数劳动者注定无法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成功!
那么,除了资本主义给定的价值观外,我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有的!当我们跳脱出个人奋斗的思想体系时,抛弃掉为了个人和个体小家庭而获得狭隘价值观后,我们就将迎来更广阔的天地:我们不再为了自己而活,我们是为了千千万万和我们一样正在遭受剥削和压迫的人而活,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其实,我们谈论死亡的意义时,其实也是在谈论生的意义。生与死是哲学对立的两面,但也相互依存,有生必有死,而旧事物的死亡也必然会哺育新生事物的诞生、成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