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李希凡的《评<红楼梦>》,才知道刘心武的“良苦用心”

2022-08-08 1758 3
作者: 从跃 来源: 重读老旧书

  作为80后,我们对《红楼梦》的了解,一是来自自己阅读的肤浅感受,二是来自当下时兴的红学家们的评论,同时也受到同龄人的影响。

  2005年,我正在上大学。那一年,百家讲坛邀请了刘心武讲红楼梦。我没有去听过他是怎么讲的,但同寝室的一位同学认真听了,经常在寝室大讲特讲。他告诉我,要读懂《红楼梦》,要先读刘心武的书,刘心武掌握着解开《红楼梦》的钥匙。秦可卿就是钥匙。

  我这位同学对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三位大家也钦佩有加。我虽然没有系统看过他们的书,但从高中时爱读的《读者》杂志上、从周围同学那里、尤其从各种出版物上零零散散看过的无数文章中知道,这些人是红学权威。同学的观点,恐怕也和我一样,多半来自这些渠道。

  对刘心武的著作,我一度因为没读过而觉得遗憾——这么重要的解读,甚至已经发展出了一门“秦学”,不读不是孤陋寡闻吗?

  据刘心武的研究,秦可卿是藏匿在曹家的康熙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可我把《红楼梦》和《脂砚斋评石头记》关于秦可卿的部分反复看了几回,也丝毫没有看出刘心武的结论来。于是,我怀疑自己的悟性,更觉得自己理解的《红楼梦》太肤浅。

  据说权威的红学家们对高鹗的后四十回评价都很低。受此影响,我至今都没有完整读过后四十回。

  曹雪芹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到底褒谁贬谁,也是我困惑的问题。从我自己的阅读体会,明显感觉贾宝玉褒林砭薛,那么也应该是作者的意思,可红学家们说,曹雪芹(以及贾宝玉)对林薛都是一碗水端平的,于是我也迷糊了;

  我明显感觉贾宝玉对科举制度、封建婚姻、男尊女卑这一套是反感的,贾宝玉这个形象是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可印象中没有什么评论文章去突出这一点。这也让我困惑,为找不到知音苦恼。

  再者,《红楼梦》究竟是一部什么主题的小说?就自己能想到的,认为它是一部好看的故事书、封建大家庭的百科全书、高水平的古典文学作品,可经过红学家们的解读以后就丰富多了,例如认为它是曹雪芹的自传、是隐藏清代康雍乾三代重大宫廷斗争的小说、是《金瓶梅》的继续、是自然主义的白描、是平淡无奇的封建大家庭鸡毛蒜皮的故事,甚至还是三角恋故事。

  另外,从道教、佛教、色空观念、中医养生、诗词艺术、情场斗争、人际关系、办公室哲学等角度解读《红楼梦》的也不少,可到底是个什么主题,始终盲人摸象,未见令人信服的说法。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其余三本都有鲜明的主题,为何为首的《红楼梦》反而主题不明确呢?

  过去十几年,我就是在这样看待《红楼梦》并仰视着红学家们,直到偶尔间在旧书摊买到李希凡的《红楼梦评论集》,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年自己被红学家们骗惨了,胡适和他的徒子徒孙们开创的所谓“新红学”,还在毒害青年,而且有扩大之势。

查看余下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