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开3次会才落实毛主席的正确意见,红军西进贵州咋就这么难?

2021-04-27 4404 0
作者: 星火游 来源: 星火游公众号

湘江战役之后,中央红军伤亡惨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到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寻求战略落脚点的打算已无法实现。

可是,“左”倾领导者博古、李德等人,却不顾当前严峻敌情,也不顾红军在湘江战役中大量减员、极度疲劳和战斗力空前减弱的实际情况,坚持从通道北上,不惜冒进钻进蒋介石预先布置好的伏击口袋。

党内的错误路线仍占据主导地位,红军前途未卜。

通道会议:伟大转折的起点

在此危急关头,毛主席亲自促成了党中央通道会议的召开。1934年12月12日傍晚,毛主席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敌我形势,力主放弃北上湘西的原计划,建议改变进军路线,西进贵州,进攻力量薄弱的黔军,让部队获得喘息时间。

毛主席的正确意见得到了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领导人的赞同和支持。一场改变中央红军命运的转兵就此拉开序幕,史称“通道转兵”。

刘伯承同志在《回顾长征》一书中指出:“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3万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因为意见不统一,会议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以后的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和遵义会议才逐渐解决,但通道会议是一个转变的开始,毛主席在军事决策上又开始有了发言权和影响力。


作为通道会议旧址的恭城书院位于通道县罗蒙山下,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最大而且保存完整的书院。

经历了210年风雨历程的古书院,由门楼、斋舍、讲堂、通廊4个部分组成,两层木楼建筑以一条中轴线排列在一起,中有通廊串联,四周青砖护墙,院外有桂花树两株。

飞檐翘首的门楼雄伟壮观,布满青苔的石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拾级而上,进入书院就是长长的走廊,两边对称地分布着6栋斋舍。

在会议旧址中看到,参加会议的七人中,只有毛泽东没有坐椅子,坐了一条条凳。其余六人为周、朱、张闻天、王稼祥、博古、李德。实际上,周、博、李组成的“三人团”是当时的最高领导。

黎平会议:转折开始的地方

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进占黎平县城。这是中央红军进入贵州省后攻占的第一座县城。

通道会议,博古、李德等迫于形势,勉强同意出兵贵州,但仍顽固坚持到湘西建立根据地。

何去何从必须当机立断,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在黎平召开长征途中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

黎平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开了一天一夜,争论十分激烈,毛主席在会上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认为进军贵州是红军唯一正确的出路。

黎平会议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放弃了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改向黔北的遵义进军,巩固了通道会议的成果。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