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军”背后的猫腻: 一份美国司令部密档的最新揭示

2021-08-19 1556 0
作者: 董大亮 郭永虎 来源: 文化纵横

  【导读】近日美国断然撤军阿富汗以及塔利班迅速获得军事胜利的消息令全球惊诧,而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科宁在社交媒体上用过时的乌龙数据宣称“台湾驻有30000名美军”,更令舆论哗然。在看似荒诞的政情变化和舆情动荡之外,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忧虑:一种是担忧美国从阿富汗抽身将加重中国的战略竞争压力,尤其是加剧东线的台海紧张局势;另一种则是我国台湾省一些人士担忧“今日阿富汗,明日台湾”,即“美国弃台论”。

  但从历史上看,“昨日台湾,今日阿富汗”才是正解。1979年中美建交前后,美国就曾组织了一场从台湾全面撤军的行动。本文选录近年来解密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1979年度历史文件,揭示了美国如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人员撤离、财产处置,并终止联合军事行动。作者分析,这场撤军行动看似坚决完成了撤军计划,维护了美国当时的外交政策调整目标,却又暗中保持了同台湾当局的实质性军事关系,给今日的台海问题留下后遗症。撤军完成后,太平洋司令部实际上在台湾维持了一种“撤而不离”的状态,重新塑造了美台新型非正式军事关系。重新解读这些文件,作者发现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扮演了重要角色,体现了战区司令部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对我们进一步思考,谁在两岸关系及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了重要启发。

  文章原载《军事历史研究》2020年第4期,原标题为《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历史文件:1979年“台湾撤军概述”(选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参考。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历史文件:   
1979年“台湾撤军概述”(选录)

  自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到1979年4月30日,美国一直在我国台湾地区保持军事存在。特别是1954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美国在台湾成立“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使美国在台湾拥有了成体系的作战指挥力量。直到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开启后,美国才逐渐削减驻台部队,并随着中美正式建交而启动最终的撤军计划。那么,美国是如何在4个月时间内基本完成人员撤离的?又是怎样处置美军资产的?美国在撤军时又有哪些政治、军事考虑,并留下了哪些后遗症?这些问题在美台军事关系有可能升温的当下,深具追问意义。

  然而,由于中美建交过程中撤军问题本身并非两国核心议题,国内外学界更关注两国围绕撤军完成后美台军事关系的新形态而进行的博弈,特别是美国对台湾的防卫承诺与军售政策,而对美国从台湾撤军的过程缺乏应有的重视,语焉不详。另一方面,负责组织协调撤军行动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其决策资料一向较少解密,以致外界也很难通过原始材料来系统梳理美国从台湾撤军全貌。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