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策划发动真相是如何浮出水面的?
稍通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会记住发生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关于这场运动的伟大意义,还是毛泽东在延安各界人士举行的一二九运动四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概括得最为精辟。他将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相提并论,“一二九运动,它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同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运动是伟大的,发动领导者却语焉不详
的确,如果我们沿着一二九运动的脉络往下读中国的历史,就会清晰地看到:正是这场伟大的运动,激励起全民族的抗日热忱和勇气,大批的知识分子融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并成为尔后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的栋梁。
从许多经历者的回顾中,从《青春之歌》一类文学作品中,大家了解了青年学生的斗志昂扬,运动场面的惊天动地。而与之形成鲜明比照的,是这场运动究竟是如何酝酿策动的?有没有一个总揽全局的领导集体在运作,这个领导集体究竟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则语焉不详。
◆告全国人民书。
恰因历史的留白,导致长久以来,一二九运动策划发动的叙述屡有抵牾争议。有人说是自发的学生运动,与共产党没多少关系;而多数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观点的人,又在领导者为谁的问题上,歧异纷纭……
在运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观点中,将领导层定位最高最广的是毛泽东,他在1939年的讲话中说“没有共产党作骨干,一二九运动是不可能发生的。首先是共产党的八一宣言给了青年学生一个明确的政治方针……再次是共产党的北方局和上海等地党组织的直接领导。”
必须说明的是,毛泽东这里说的,不仅是指以1935年12月9日、16日北平爱国学生举行的请愿示威为标志的一二九运动,而是包括从狭义一二九运动、民族解放先锋队组建发展、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荡及数省的以爱国学生为主体的救亡运动,是一个被大大泛化了的概念。因此,直接领导者亦被扩大到中共北方局、上海以及各地的党组织。这种概括,显然没有解答发生在北平的一二九运动是如何酝酿策动、真正的领导集体由哪些人组成等具体问题。
关于中共北方局领导了一二九运动的代表性诠释,是这样表述的:“北方局支持并领导了这一爱国运动,在党内是赵升阳(即李葆华)等同志,还有柯庆施、陈伯达领导的;直接出面领导运动的是李昌、蒋南翔(清华大学支部书记)、林枫、姚依林、徐冰、许德衍等同志。”
如上表述舛误不止一二,其一是李葆华在一二九运动前及其间,并不在北平,也没有担任北平地下党的领导工作。彼时他正以河北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在冀东地区工作,直到1936年春季刘少奇到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后,才把他调往北平担任领导工作。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