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改革给苏联造成的经济损失到底有多大?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初衷之一是增强苏联的经济实力。实际上,戈尔巴乔夫改革非但没有改善苏联经济,还搞得内外债缠身,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结果一如既往
早在1980年代初期,苏联在科技上已经落后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多数苏联国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苏联领导层对此早已心知肚明。
戈尔巴乔夫认为,只有激进的经济改革才能挽救苏联当时所面临的困难局面。
1986年初提出的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理念推出了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到1990年,苏联应该将粮食产量提高1.5 倍,到2000年,将工业产值翻一番,完全解决住房问题。
然而,单单是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每年的花费就超过了400亿卢布。
这些官僚机构对戈尔巴乔夫改革计划毫无热情,对其落实更是百般阻挠。
没过多久,事实就很清楚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但会失败,而且还会让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
到了1987年初,苏联工农业产值已经开始明显下滑,到了1989年,苏联财政预算首次出现了赤字。
真正的崩溃则发生在1991年。
与1985年相比,当年经济增长率从+2.3%下降到了-11%,黄金储备从2500吨下降到240吨,外债余额则从250亿美元增加到了1039亿美元。
全局性商品短缺
1987年,苏联取消了国家对外贸的垄断,原本就没有组织好的居民供应系统顿时失衡。
一夜之间,数百家苏联外贸企业不仅出口了苏联产品,而且还出口了很多原本为满足苏联居民消费而进口的国外产品。
这种操弄对外贸易的做法让某些人大赚了一笔。要知道,当时的物价补贴政策使得苏联的商品价格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商品价格。
大量商品转口到国外在苏联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商品短缺。
当时,苏联的普通老百姓连香肠、卫生纸、餐具和鞋子都很难买到了。1989年夏天,糖、茶、药品、洗涤剂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已经严重短缺,不久之后,烟草供应也陷入了严重危机。
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恶化最终导致了顿巴斯、库兹巴斯和卡拉干达等地石油工人大罢工。列宁格勒、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彼尔姆等大城市,已经对获得商品优惠券失去希望的人开始自发组织集会。
苏联解体后的第一个除夕,期待已久人们等到的却是一个新的“惊喜”,商店里所有的货架都空空如也,所有的商品要么就是已经被那些头脑灵活的居民抢购一空,要么就是被一些有门路的人囤积居奇,等着下一轮“物价改革”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合作社是个阴谋
为振兴各经济部门起见,苏联推出了两部法律,一部是1986年的《个体劳动法》,另一部是1988年的《合作社法》,虽然规定了很多附加条件,但是总算对个体户和小企业主的经营活动松了绑。
然而由于担心非国有部门无序扩张,苏联政府对合作社社员和小企业主搞了名目繁多的行政和法律限制,束缚了他们的手脚。
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很多人开始反对一部分人的非劳动所得,随后便是对私人搞副业的做法大加挞伐。
苏联政府推出的这些举措非但破坏了新经济的增长,而且滋生出很多不法行为。
当时已经无力阻止重新出现商人了。政府调控失当和市场商品短缺让这些人钻了空子。他们甚至连银行账户都不开,大肆从事洗钱活动。据专家估计,苏联影子经济资本流动总额高达900亿卢布。
历史科学博士尤里·博卡列夫强调指出:几乎所有当今俄罗斯亿万富豪都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时代发迹的。
20世纪80年代,苏联对农业领域的投入超过了1200亿卢布。尽管如此,苏联农业也没有多大改进,苏联对粮食进口的依赖越来越严重。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落幕,苏联人对商场柜台里看不到国产农产品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据估计,当时苏联政府需要每年增加500亿卢布投入才能满足苏联人对农产品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粮食产量导致质量开始大幅度下降。例如,面包油含水量过高,熟香肠被掺进了30%的大豆,以菊苣、大麦或黑麦为主要成分的碳酸饮料代替了天然咖啡。
但农业改革失败最严重的后遗症当属农业人口大规模外流。
发展农业的建议经常遭到苏共领导层的反对。上世纪90年代初爆发粮食危机时,苏联农业的境况已经非常不妙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90年的苏联农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了3亿吨。
未能满足的需求
当时,随着苏联人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统计数字表明,从一九八三年到一九捌玖年,苏联普通工人和公务员家庭收入增长了8%,而一九九零年一年就较上年增长了10%。
1989年,苏联普通工人和公务员的月平均工资为240卢布,1990年增加到270卢布。加入合作社的人月平均工资更高,达到了450卢布。
在一九八〇年代末,平均工资增幅达到国民收入增幅三倍之多。
这种情况导致一九九〇年代初,商品和服务消费缺口达到了1650亿卢布,即便是合作社也无法解决现金供应和市场供应失衡问题,个体户和私营企业1990年所出售的价值700亿卢布的商品和服务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其结果便是卢布购买力下滑,通货膨胀率1989年较上年增长了7.5%,1990年又增长了19%。
当时的苏联,黑市生意火爆,紧俏商品价格高得离谱。
通货膨胀导致苏联居民货币存款急剧贬值,生活水平严重下滑。
为抑制通货膨胀,苏联还搞了一次货币改革,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据美国记者、经济学家祖德·万尼斯基说,苏联政府通过卢布贬值实际上让6000亿卢布的个人储蓄化为乌有。
苏联数十年来第一次出现了失业问题。员工人数达数百万的军工系统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这也成了苏联国防实力下降的开端。
戈尔巴乔夫反酗酒运动
在努力加强劳动纪律,激发“人的因素”的浪潮中,戈尔巴乔夫发起了反酗酒运动。
但始于1985年的著名“反酗酒运动”很快就遭到了重大挫败。
一些地区开始禁止出售酒精,亚美尼亚和克里米亚则出现大规模砍伐葡萄园的现象。
商场里买不到酒,很多人便开始私自酿酒或制作酒类代用品。
事实证明,戈尔巴乔夫反酗酒运动是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的。
戈尔巴乔夫反酗酒运动造成1985年-1987年苏联财政收入损失了7000万卢布。曾经担任过苏联总理的尼古拉·雷日科夫强调指出,戈尔巴乔夫反酗酒运动给苏联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5000亿美元。
经济崩溃
苏联经济学家试图通过“休克疗法”来防止迫在眉睫的经济崩溃。
然而,国际油价大跌、经互会解散、以前经济联系的中断,这一切让苏联政府的所有努力化为乌有。
早在1986年,苏联领导人就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西方贷款上了。
但是,这些本该用于解决结构性问题的资金,最终都用来补财政窟窿了,啥作用也没起到。1991年,苏联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超过了20%。
据西方国家估计,仅1985年至1991年,苏联可兑换货币净债务就从183亿卢布增加到了565亿卢布。
自1989年底开始,苏联便出现债务延期,到1991年底,债务余额已经增加到了60亿美元,苏联实际上已经破产了。
1991年,卢布兑美元汇率从10:1大幅下跌到120:1。
苏联黄金储备也急剧减少。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却急剧攀升,到1991年底苏联通货膨胀率涨幅已经达到了每周25%的天文数字。
同时,从苏联流入西方的资本则成倍增长。
俄罗斯经济学家奥列格·普拉托诺夫曾对改革给苏联造成的损害进行了一番估算。
这位经济学家的估算综合考虑了苏联国内美元利用、出口产品价格下调、人才外流、资本非法流出、苏联技术被窃取、俄罗斯企业私有化等各种情况。
据普拉托诺夫估计,苏联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所受到的损失总共超过了8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