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变数

2022-10-18 1697 0
作者: 温伯陵 来源: 温伯陵的烟火人间

  伯陵说:

  接着上一篇袁绍和董卓的文,

  再聊一篇汉末三国的事。

  1

  历史是各种因素累积的结果,如果其中一个因素出现变数,历史的面貌便大不相同。

  在汉末三国时期,关中就是出现变数的因素。

  关中号称“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周朝以关中为起点东征殷商,建立八百年姬周天下,秦国以关中为基本盘,只需驻守山西运城、函谷关一线,就能挫败关东六国的挑战,直至一统江山。

  楚汉战争结束,丰沛功臣都劝刘邦建都洛阳,唯独刘敬和张良建议:

  “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这种地理优势,刘邦听明白了,立即带着功臣们西迁,定都长安,以关中为家。

  到了东汉末年,来自凉州的董卓到洛阳执掌朝政,与关东士族和解失败,面对“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反扑浪潮,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迁都长安以关中为家,和关东士族们打持久战。

  公元190年2月,董卓诛杀洛阳富豪剥夺家产,挖掘帝王公卿的陵墓获取陪葬品,随后焚烧洛阳城及附近200里的民房,逼数百万人向关中迁徙。

  这是董卓洗不掉的暴行,但通过暴力掠夺,董卓得到大量的财富和人口。

  按照董卓的想法,有了这些财富和人口,就可以稳固关中的经济基础,和关东士族打持久战了。

  刚到关中不久,董卓又派人联络凉州的马腾、韩遂,准备和凉州军阀结盟,《资治通鉴》用的词是“共图山东”,而马腾和韩遂接到董卓的书信,马上带兵到长安朝拜。

  如果董卓能稳固关中,把马腾和韩遂纳入麾下,再加上董卓在羌胡中的号召力,那么函谷关以西的关西地区,就有了稳定的人口、财赋、兵员。

  相比关东诸侯来说,董卓的乱世起点,也仅次于袁绍了。

  实事求是的说,那时董卓是想励精图治的。

  在洛阳的时候,董卓羞辱资历深厚的河南尹朱儁,越骑校尉盖勋劝他开言路纳贤才,不要羞辱能征善战的朱儁,董卓的反应是“卓乃谢之。”

  到长安以后,董卓想在地位上比肩姜太公,称尚父,但是蔡邕不同意,劝他平定关东以后,有了盖世功勋再议。董卓的反应又是“卓乃止。”

  这时的董卓,颇有求贤纳谏的明主作风。

  而且董卓还有判断事务的能力。

  董卓和孙坚是老战友,都跟随张温到凉州平定叛乱,非常清楚孙坚的能力,关东诸侯讨董卓时,孙坚一路追杀斩了华雄,更让董卓忌惮孙坚。

  但董卓也不担心。

  他和长史刘艾分析:“孙坚是能力出众的豪杰,如果自成一股势力,可以做成一番事业,但如果追随诸袁,迟早死无葬身之地。”

查看余下7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