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转兵会议会址芙蓉木林庵属于历史事实
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芙蓉村虽然解放前属于绥宁县,但在1951年划归了新通道,直到1972年县党委政府与怀化区党委政府才对红军长征通道芙蓉转兵会议进行考察,研究,取证,最后确认芙蓉村木林庵是1934年12月12日的转兵会议会址,到1986年10月出版《红军长征过通道》向人民公布这一事实。
通道转兵会议
自从2017年下半年,我把"通道转兵会议会址芙蓉木林庵"的文章寄到中央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给我回寄了三本宝贵的《红军长征纪实纵书一日记卷》,我才能依照上面指示精神在网上实事求是宣传转兵会址。
绥宁县大事记中明确记录: 1934年12月12日,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张闻天、朱德、毛泽东、李德等在芙蓉乡一座古庙召开会议,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省进军。史称“转兵会议”。
这两张不同县域的转兵地图,都承认芙蓉是转兵会议地址。当年中央领导人进入通道的行军位置是:李德、博古、周恩来、朱德在中央第一纵队,毛主席、张闻天、王稼祥在中央第二纵队,而中央一、 二纵队从通道路过时,共宿营三个晚上,其中有两个晚上在一起,即12月12日在芙蓉,12月13日的播阳。应该说在两个地方都具备了中央领导人在一起开会的基本条件,但比较起来,在芙蓉开会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主要依据有:
1、12月12日19时半,中革军委在芙蓉发出了西进贵州的“万万火急”转兵电令。电令指出因为“湘敌与陶广一路军主力向通道进逼,其他各路仍继续向洪江靖县前进,企图阻我北进,并准备入黔”,为此,“我军明十三日继续西进”,“一军团二师与九军团前进至新厂、崖鹰坡和容洞地域”,“一军团一师如今日已抵洪州司,则应相机进占黎平,三军团以迅速脱离桂敌为目的。应以主力进到牙屯堡、团头所地域。”这份电令是到目前为止直接反映通道会议精神的历史文献,实质上是通道会议的决议。
对于转兵电令在芙蓉发出的根据主要有两条:一是中央一、二纵队在宿营为中央领导人在一起开会和行军电令提供了基本条件;二是芙蓉住过有电台的通讯部队,长征时担任过中央军委三局(该局装备有电台,担任军委司令部同红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主力师之间的通讯联络,同时负责同红二、六方面军的联络)政委伍云甫长征日记写到:“十二月十一日,晴,队伍七时自平等出发,余随一分队十一时出发,十七时左右到流源宿营。十二月十二日,大队伍六时出发,大队伍六时出发,余守候一分队发“5363”、、“5458”等电台,下午到达芙蓉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