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资本论的形成、历史作用及正确贯彻

2022-04-25 1339 0
作者: 萧绍良 来源: 红歌会网

  在长期革命生涯中,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多次精心研读马克思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著作,对资本的吸血寄生规律及其腐朽肮脏没落特性等了然于胸,结合中国实际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论述,即毛泽东资本论,是他整个政治经济学理轮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脉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突出的中国特点,是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成熟的一个典型标志。而且,他的资本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至今仍具有很强现实理论指导意义。

  毛泽东资本论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还是在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资本论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即使是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毛泽东资本论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因此,学习、了解和把握毛泽东资本论的发展脉络、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不但是丰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毛泽东资本论形成的基本脉络

  马克思认为,经济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利用、吸收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马克思的这一说法,是针对资本主义以前阶段的、资本主义不发展的、生产力不发达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提出来的。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继承创新发展马克思资本论,全面、准确而深刻地阐述利用、限制、改造(最终消灭)资本主义的问题,形成毛泽东资本论,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并指导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取得革命胜利。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资本论

  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在阐述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时就指出,根据地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三个方面组成的,尤其是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到1938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将这一提法具体化,他说:“保护私人工商业的自由营业”是实行新的战时财政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告诫全党必须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否则,任何损害私人工商业利益的言论和行为都会给革命事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从1939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资本论全面发展,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具体,有着更加鲜明的实践指导特点。一方面,这一时期毛泽东资本论的外延扩展了。他认为,就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而言存在三种资本形态,即外国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本国的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就根据地的国民经济而言,也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分。这是不能忽视更是不能混淆彼此概念的客观事实。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私人资本主义不但不能消灭,相反还要要保护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也“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还是必须允许它们存在;并且按照国民经济的分工,还需要它们中一切有益于国民经济的部分有一个发展;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