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抗日战争
历史资料:《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十四)(十五)
第三章 抗日战争
(一九三七——一九四五)
第一节 全国抗战的开始。国共两党的两条对立的抗战路线
从“七七”到“八一三”。全国抗战的爆发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晚上,盘踞在北平城郊的日本军队,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芦沟桥边的宛平城搜索。接着,又炮轰宛平城和芦沟桥。当地中国驻军,由于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运动的影响,不顾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的命令,奋起抵抗。
芦沟桥事变决不是一次地方性的事件。由于蒋介石从“九一八”事变起实行无耻的不抵抗政策,葬送了东北三省。从一九三三年春起,日军又向热河、察哈尔发动进攻。接着,国民党政府又通过卖国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把热河、察哈尔、河北等省的主权奉送于日本侵略者。到一九三七年,河北、察哈尔、绥远等省的一部分地区已直接被日伪军占领,汉奸、日本特务、浪人,更是遍布华北各地。北平虽尚在中国军队手中,但早已陷入日伪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只有西南面尚为中国军队驻防,而位于平汉线上的芦沟桥,就成了北平唯一的一条对外通路。侵占芦沟桥,就是要完全占领华北主要中心城市北平和天津,控制整个华北,继而进犯全中国。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
(原注:热河,当时的省名,辖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
察哈尔,当时的省名,辖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绥远,当时的省名,辖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及巴彦淖尔盟东部等地。)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当时正在形成的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东北,已表明它决心要结束华盛顿会议造成的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统治中国的局面,代之以自已一国的独占。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宣布退出国际联盟,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日本也正式宣布废弃华盛顿条约,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尽管这些活动都是直接对英、美、法等协约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战,但这些国家的统治集团,却拒绝支持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反而企图把这股祸水引向东进和北上以反对苏联。一九三六年七月,在英、法等国的“不干涉政策”鼓励下,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内战实行武装干涉,支持西班牙法西斯分子,发动颠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的武装叛乱。同年十一月,日本与德国结成同盟,东西法西斯魁首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加紧勾结起来。英、美、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怂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欲望。在一九三七年资本主义世界新的经济危机爆发前夕,日本终于悍然发动了它的新进攻。形势的发展表明,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世界大战,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纵容下,越来越接近于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