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苏联前,他们把笔记本交给中国科学家拍照,还要了毛主席的老三篇做纪念

2023-04-12 4090 1
作者: 周燕 来源: 红色文化网

  1960年11月,孙继先(前排中)陪同聂荣臻(前排左)视察东风基地

  在额济纳旗戈壁滩上吃到了俄罗斯风味的美食

  从1959年夏秋起,中国遭受了连续三年罕见的自然灾害,全国各地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都很困难。东风基地建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大漠戈壁地区,许多解放军官兵都感到生活艰苦,水土不服,更何况苏联专家了。官兵们挖光了弱水河两岸的灰灰菜,打光了方圆几十公里的沙枣,甚至把骆驼刺和玉米芯子磨碎了掺在主粮里当代食品。周恩来曾多次向孙继先问起苏联专家的生活情况,还通过有关部门调来东北的哈白猪和北京的填鸭,保证苏联专家能吃到活的家畜和家禽。

  苏联人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特点,爱吃肉,爱喝奶,爱吃甜食,哪怕最简单的一顿饭也要有三道菜:第一道是红菜汤;第二道是热菜,如奶油烤鱼、罐焖羊肉、土豆烧牛肉;最后一道是甜食。可是东风基地的炊事员没人会烤面包,更没人会做西餐。为此,孙继先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他派神通广大的副司令员李福泽出马,向北京市市长彭真和哈尔滨市委书记求援,总算给基地找到几位西餐厨师,基本解决了苏联专家吃西餐的问题。

  1960年2月5日,苏联驻华首席军事顾问帕维尔·伊万诺维奇·巴托夫大将到东风基地视察。为此,基地各部门做了充分的准备,饮食起居更是面面俱到,就连巴托夫用餐的食谱,都是孙继先和西餐大厨一起制订的。巴托夫没有想到,在中国荒凉的西北戈壁滩,还能吃到家乡风味的美食。

  对视察工作,巴托夫绝非走马观花。身材矮小的巴托夫,目光似鹰隼。不管是苏联专家还是东风基地领导,只要他认为做得不满意的地方,就会大声地、不留情面地严加训斥。他对基地尚未完善的场地建设、营房管理和苏联专家的生活,提出了诸多建议。

  巴托夫提出的问题,有些是他亲眼看到的,有些却是“耳风”。有少数苏联专家说东风基地的伙食不好,生活条件差,娱乐设施不健全,还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告孙继先和东风基地的状。

  巴托夫视察后,东风基地有关部门逐项落实了整改措施。比如:

  为适应基地工作站点多,专家居住分散的特点,后勤部门改装了一台流动售货车,定期巡回各站点,将日常生活用品送货上门。管理处购买10台家用电冰箱,配备在专家住地,便于生鲜食品的贮藏。

  为解决苏联专家和家属的医疗问题,基地开设了特别诊室和病房,健全了内科、外科、五官科、妇科和小儿科。后勤卫生处加强了对苏联专家的日常保健,以及对流行性感冒和痢疾等季节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