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点秦始皇,是否说过“马克思加秦始皇”?
原编者按: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这是著名学者高亨赞颂毛泽东同志的诗句。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素养,更具有深沉的历史情怀。他的一生都在读史,学史,评史,用史。在研读历史人物时,毛泽东总有自己独特的品评。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透过历史人物的言行,抓住历史人物身上最本质、最突出的特点,言他人之不敢言,评他人之不敢评,从中体现出毛泽东本人鲜明的性格特点、政治立场与历史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产党员要有历史思维,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2023年恰逢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策划“毛泽东读史”栏目,不仅是对毛泽东同志的纪念,也对党员干部学习历史、运用历史具有重要启示。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泽东熟稔中国历史,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留有诸多评批。其中,被明代思想家李贽喻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不仅是毛泽东诗词歌咏最多的古代帝王,也是毛泽东评批次数最多的古代帝王。对于这样一位在历史上存在争议的中国古代第一位封建君主,毛泽东有着怎样独特的见解与评价呢?
一、肯定功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毛泽东评价秦始皇的总体态度是“一分为二”。1975年,当时在毛泽东身边为他读书的芦荻曾就秦代政治史和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请教毛泽东,毛泽东明确表示:
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地评论。
“一分为二地评论”,首先便是肯定秦始皇的功绩。
“秦始皇是好皇帝。”这是1964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同各中央局书记谈话时所言。毛泽东对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一直都是褒扬与肯定的。现有资料显示,毛泽东至少六次明确表达过自己对于秦始皇的赞许,这在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价中并不多见。为清晰呈现毛泽东对秦始皇历史功绩的肯定,本文根据时间顺序将这些零散材料进行了梳理。
1958年2月3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对秦始皇要“估计得恰当”:
一股风一来,本来是基本上好的一件事,可以说成不好的;本来是基本上一个好的人,可以说他是坏人。比如我们对于秦始皇,他的名誉也是又好又不好。搞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没有人讲他好的,自从资本主义兴起来,秦始皇又有名誉了。但是,共产主义者不是每个人都说秦始皇有点什么好处,不是每个人都估计得那么恰当。
1958年11月的郑州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总结了秦始皇的功绩,并指出秦始皇善于集中统一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