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艺术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形式变化和毛泽东的政策变化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意欲完全占据中国,侵犯其他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中国与其他帝国主义矛盾降为次要。所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判断,可以孤立日本,扩大国际战线。由于美国傀儡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战争也对美国不利、有利于日本趁内乱独占中国,帝国主义。也不得不让蒋介石停止战斗。由于日本欲灭亡中国,使美国傀儡蒋介石及资产阶级也不得不自卫,所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提出,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孤立日本,建立国内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武装领导、根据地领导独立,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条件下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毛泽东还精准判断,国内阶级矛盾由于中日民族矛盾的加深,降到了次要地位,可是阶级矛盾未缓和,一直存在,根据社会变化调整对内对外斗争策略,以适应抗战时期总任务——停止国共战争,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改良民生、武装抗日,争取一切抗日力量,孤立日寇和亲日力量,消灭汉奸。毛泽东抓最危险、最重要的社会矛盾,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正确判断了各个矛盾主次地位的变化。中日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时,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的地位,因为日本要灭亡整个中国,比美国傀儡蒋介石更危险。
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所说:“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非到过程完结之日不会消灭。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上,根本矛盾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而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激化了,存些暂时或局部解决,有些缓和,有些发生。” 因此,必须分析这些矛盾在其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上的变化,必须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矛盾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
于是,毛泽东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根据历史发展行程要指明方向、提基本口号,体现了毛泽东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和有的放矢精神。
二、在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的辩证统一中肩负大任
正如毛泽东在《论政策》所说,要“利用矛盾,分化敌人,团结多数,孤立少数,集中优势,各个击破。”毛泽东判断,首先,国民党内美国扶植的势力和日本扶植的势力相互制约,内部分裂,不彻底明确态度,所以要争取抗日派,孤立亲日派;第二,要求其彻底向内部和平、民主、武装抗战方向转变,建立统一战线,督促其整改,惩处亲日派;第三,中共实行调动最广大人民的全面抗战,以争取民主为核心精神——人民动员,国内团结稳定,反对蒋式傀儡专制。为了体现我党在统一战线的诚意,毛泽东制定了充满智慧的让步策略:红军改名八路军、新四军;陕甘宁苏区改为边区,边区建立中共、开明绅士、民族资产阶级的“三三制”政权;暂时不搞土地改革,暂时实行减租减息。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