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伟:资本恶的历史二重性命题研究系列之四
《资本论》是怎样的无产阶级哲学著作
——马克思革命辩证法对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超越
【作者按语】如何言说历史?历史为一本来规定。本来则有六象,曰生殖(生产)象、器质象、形态象、主体象、表面象、虚假象。“六象”即“六身”,曰元身、亨身、利身、贞身、末身、变化身。在六身当中,“元身、亨身、利身、贞身”是为本身。是以在劳动者整体遭受阶级统治而不得自我解放的境遇下,无产阶级哲学须用“非A的A”句式。为此,主体范畴对应了《资本论》的“革命知识生产”。
【资本恶·钗头凤】
无所住。工厂苦。拜物小哥时间数。生产元。阶级亨。流水剥削,怪兽图谱。作,作,作。
九九六。市场踔。琳琅主体食财落。经济利。思想贞。貔貅犹恨,算法一统。恶,恶,恶。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2),166-179
(该文第四部分)
作者简介:许光伟,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关键词:《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之读;资本恶;二重性;辩证法;哲学改造
摘要:
就性质而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而准备并有针对性地撰写的理论著作;其决定资本之读的路标是历史之读-阶级之读,哲学解读与文本诠释必须服从这个基本前提。作为劳动哲学,《资本论》采取“非A的A”表达式;作为资本哲学,则坚持走出哲学之读的否定辩证法研究路线。这锁定无产阶级哲学价值取向的无产阶级科学特质,是把《资本论》作为一门严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著作的理解前提。因此,《资本论》体系是否定的体系,是坚持始终面向自然历史过程、与主体异化抗争的开放发展结构。《资本论》以矛盾规定的开端(作为发现资本普遍知识的原始开端)启航资本之读和哲学改造,目的在于揭示阶级与经济的同构,经由唯物史观的工作中介,将历史之读-阶级之读(研究规定性)尘埃落定为阶级之读-经济之读(叙述规定性)。阶级科学得以成为资本矛盾的逻辑羽化,经济范畴成为对资本恶的性质及其构造的知识型塑。所谓资本恶的历史二重性命题,是确认在这一行程中的以劳动二重性为根据的阶级规定和“剥削由统治而建”的特殊价值形式工作形态,即W=c+v+m的生产及其流通实现的全部行程。对第一重性质而言,资本作为历史矛盾的发生和工作呈现;对第二重性质而言,其继而作为社会结构矛盾发生的“特殊性定格”与“经济具现”。完整规定的由发生而呈现,乃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读法的全部内容。须知《资本论》不可能顺着资本理性囚笼的意志,向其读者从加强统治性和压抑性或被解除武装的方向进行思维坐标的纯粹投射,而相反地寻求击破铁牢的钳制。为此,马克思必须刻画资产阶级体系的二律背反,寻找促使这个体系彻底走向崩溃的理论与实践的各种可能性,这使得存在的秘密、认识的秘密同时服从于改造的秘密,并最终落实为解放的秘密。凭借这一努力,《资本论》走出资产阶级哲学,又将解放之路的指向牢牢锚定在与现实矛盾的各种形式的斗争之中。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