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伟:资本恶的历史二重性命题研究系列之二


资本恶的历史二重性命题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读法

——兼论《资本论》的哲学改造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P166-179】

  【作者按语】以下贴出的内容为该文的第二部分。《资本论》烛照阶级矛盾的范畴是资本恶,秉持矛盾分析路线。哲学却处处制造逻辑的幻象。由此可见,在认识论上,劳动二重性的真理形式属于非哲学的哲学表达式。这样就有了生产矛盾、阶级矛盾、经济矛盾、思想矛盾的统一,特别是有了生产矛盾基础上的资本研究的阶级矛盾与其经济矛盾的有机统一性。哲学家之误读在于对马克思之哲学实践普遍采取不正确的定性,并因此进行不正确的读法。

  —— 也谈《资本论》的定性和读法

  《资本论》烛照阶级矛盾的范畴是资本恶,秉持矛盾分析路线。哲学却处处制造逻辑的幻象,例如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立足资本运动,发现资本逻辑与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相似性,因而黑格尔辩证法是叙述资本运动的恰当理论形式。在《资本论》的透视下,黑格尔辩证法是资本主义的无意识表达。”[3]17这是对资本的精神现象学的指认。黑格尔将资本I和资本II作为一个不加分辨的对象整体规定为资本本质,这是他的历史功绩;然不足之处是他在打开本质之灯并使本质之灯渐亮,同时却相反地使矛盾之灯灰暗了,这源自于对矛盾类型的不加区分。

  沿用阿尔都塞的术语,劳动二重性无疑是《资本论》的哲学改造范畴。依上面给出的界定,这里又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区分商品矛盾的类型,依此可写出商品I(历史矛盾关系)和商品II(总体矛盾关系);第二阶段是区分资本矛盾的类型,依此可写出资本I(历史矛盾关系)和资本II(总体矛盾关系)。上述两项关系连续化了商品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成长轨迹:商品矛盾I-商品矛盾II-资本矛盾I-资本矛盾II。从而,它首先是方法论意义的,是变矛盾的无意识表达为矛盾的有意识表达。或者说,劳动二重性之针对哲学改造,委实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它的理论和它的哲学——把阶级斗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6]。

  在认识论上,劳动二重性的真理形式属于非哲学的哲学表达式。这导致《资本论》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商品矛盾I)处理为劳动二重性矛盾表达的内在方面,将商品本身和货币实现形式的矛盾(商品矛盾II)处理为劳动二重性矛盾表达的外在方面。“‘纯知’,就是《精神现象学》中意识所达到的最后的结果,即科学的概念。在《精神现象学》的研究中,直接的意识也就是科学中最初的和直接的东西,即前提;但在逻辑中,则是以那种考察所得的结果,也就是作为纯知的理念为前提,也就是说,作为哲学的开端,它体现了最为根本的抽象,但这种抽象却是逻辑证明的结果”[4]132。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