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点刘备,会用人,能团结人,告诫不可以感情用事

2023-09-12 904 1
作者: 董晓彤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1.jpg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蜀先主庙》。诗人称赞了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英雄业绩,并为蜀汉事业后继无人而感慨叹息。刘备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其一生雄才大略却也难免身死国灭。熟稔三国历史的毛泽东,曾从很多方面特别是领导方法、工作方面层面对刘备进行过诸多评点,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一、队伍建设上,“能团结人”,“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

  三国时期,曾为织席贩履之徒的刘备身边聚集了一大批颇有才干的文臣武将,其建立的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究其原因,与刘备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的知人善任密不可分。毛泽东曾高度肯定过这一点。

  1957年3月20日,毛泽东乘机飞往上海,在经过镇江上空时,即兴手书了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毛泽东在向秘书林克解释“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句时,谈到了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一事。他表示:尽管刘备比曹操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李林达:《情满西湖:毛泽东在浙江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

  在毛泽东看来,刘备“会用人,能团结人”突出表现在他很好地处理了“外来干部”与“地方干部”之间的关系,为干部队伍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关于这一点,薄一波曾回忆,1960年12月初的一天,毛泽东同他在颐年堂谈话时说:

  你们北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薄一波:《回忆片段——记毛泽东同志二三事》,人民日报1981年12月26日)

  三国时期,刘备集团曾一度飘摇不定,随陶谦,降袁绍,依曹操,靠刘表,依附于不同的政治集团,直至克西川,定益州,才有了较为稳定的根据地。然而,初到益州,刘备面临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他带去的“外来干部”与益州刘璋旧部这些“地方干部”之间的关系,进而团结各方力量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这些“外来干部”特别是毛泽东提到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是“北方人”。他们随刘备来到益州,正可谓是“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刘备占据益州后,原益州刘璋部下则成为了“地方干部”。毛泽东认为,刘备很好地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据初步统计,《三国志·蜀志》列传者56人,其中益州人18位。可见,在蜀汉集团上层领导核心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原属刘璋旧部。这些人与刘备带去的“外来干部”一道,为蜀汉政权的巩固贡献了力量。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