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媒发文:两个抗日名将的迥异结局

2024-05-29 5040 2
作者: 王达阳 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jpg

  【原编者按】近日,关于曾经投降日军的国军将领方先觉引发热议。“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王达阳同志《两个抗日名将的迥异结局》一文值得人们思考。文章中谈到张自忠和方先觉时说:“张自忠和方先觉同为军人,都曾在抗日的战场上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却在关键时刻做出不同的选择,结果为国死志者,风光霁月,享誉至今;投敌失节者,自毁清誉,抱恨终身。”“张自忠以死报国,用鲜血证明自己为国家、为民族死战的决心,成为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方先觉悲愤之下投降了敌人,确是不顾民族大义,丧失了军人气节。”如何看待方先觉的投降,如何评价方先觉,很有必要认真学习中央党媒的这篇文章。

  两个抗日名将的迥异结局

  王达阳

  在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大街有段路叫张自忠路,是为纪念抗日战争中英勇殉国的张自忠将军而命名的。而台湾五指山冷清的“国军示范公墓”上有一块墓碑,上刻:“国民革命军前第十军战士方先觉之墓”。张自忠和方先觉,同为战功卓著的抗日名将,因在关键时刻的不同抉择,最终结局迥异。

  张自忠——血战疆场证丹心

  张自忠,1890年生,山东临清人。他身处危世、心系救国,投笔从戎,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1933年在长城一线狙击日寇入侵,取得喜峰口战斗的胜利。喜峰口抗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自此,二十九军与张自忠的名字声震华夏。

  长城抗战后,二十九军驻防察哈尔省。“七七事变”后,面对日军的突袭,二十九军防线溃败,整个华北局势非常不利。为掩护部队主力撤退,张自忠临危受命,留守北平。在此期间,他拒绝日方要他通电反蒋、反共的无礼要求,保持了自身气节。然而,世人眼里,他却是“卖国变节”的“汉奸、卖国贼”。

  不过,张自忠并没有“变节”。他寻机乔装逃出北平,辗转到了南京,遂被任命为暂代五十九军军长,“戴罪图功”。1937年12月7日,张自忠回到五十九军军部。

  此后,张自忠率部与日军作战,屡立奇功。1938年3月,临沂战线告急。张自忠奉命驰援,亲临前线指挥,经过数日激战,取得“临沂大捷”,沉重打击了向台儿庄增援的日军,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徐州会战后,由于在保卫武汉等战斗中战绩卓著,张自忠晋升上将,并升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不久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

  1940年5月,枣宜会战打响。张自忠一面下令襄河东岸部队分头迎敌,一面指示西岸部队做好出击准备。他告谕五十九军各师、团主官:“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他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阻击日军大部队渡河西进。由于司令部电报被敌人截获破译,张自忠及所部一千五百余人被日军万余人包围,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突围失败。

查看余下6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