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和曲线投敌的界线到底是什么?
最近的舆论场,爱国阵营与公知阵营,甚至爱国阵营内部,围绕一个人的争议很大。
那就是在抗日战争中,1944年率军死守衡阳的国军将领方先觉。
引起这场争论的并不是爱国阵营,可是如今批判方先觉的声音,都被扣上“极左”和“民粹”的帽子。
致敬方先觉的声音,则被称赞为“尊重历史”,“尊重人性”。
关于方先觉到底是“抗日爱国名将”还是“软弱投敌”,我在这里不扣帽子,不预设结论。
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抗日民族英雄和软弱投敌的界线到底在哪里?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不断输给美国,德国也在欧洲战场被苏军打得奄奄一息。
站在今天的视角,我们都知道1944年的日军,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可同样是在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抗日战场却遭遇豫湘桂大溃败。
豫是河南,湘是湖南,桂是广西,大家摊开地图看看这三个省由南到北的广袤面积,就知道国民党军队输得有多惨。
不过在大溃败中,蒋介石和国民党宣传部门也拿出了“宣传亮点”,那就是这场大会战中的一场战役+衡阳保卫战。
国军将领方先觉,率领一万四千名国军,在衡阳青壮军民的支持下,英勇守城47天。而他们面对的整个战役日均,多达十一万。
站在今天的视角,尽管衡阳保卫战最终的战果是失败了,但是他们英勇作战,面对十倍的日军,赢得了时间,重创了日军。
在今时今日的战争史观,我们早已“不以成败论英雄”,有许多战败的案例,战败的将军,都被我们奉为悲情英雄。
但是过去七十多年里,咱们内地史学界和影视创作中,都很少碰“方先觉”这个人物。
这次引发巨大争议,也是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历史学家刘和平,将“方先觉”塑造为“爱国抗日英雄”的形象。
许多老百姓不理解,就拿前面的描述来说,这样的战果,正面战场顶住十倍日军,即便最后战败了,也应该算“悲剧英雄”呀!
方先觉的最大问题是,他不是简单“战败”了,苦守47天,即便最后没守住,兵败突围或者撤退,方先觉的历史争议都会少一些。
可是方先觉在守城47天之后,“为了伤病和百姓考虑”,最终向日军无条件投降了。
方先觉的历史争议就在于“47天无援军血战”和“最终无条件开城投降”两个标签叠加在身上。
过去一些年,咱们对抗日战争,对英雄和汉奸的界定比较“简单”,但如今被批判为有些“一刀切”。
那就是哪怕在土地革命时期与红军有血仇的地方军阀,只要积极抗日,我们依旧称他们为抗日英雄。
相反,哪怕是曾经有诸多战功,但只要最后一站是“向日军投降”,那就是软弱投降派。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围绕“方先觉”的争议,让许多人认为原来的标准“太僵硬和违背人性”了。
甚至许多人给方先觉“为百姓和伤病投降”,是为了数十万人生命,牺牲个人气节与名声,是最“有勇气的投降”。
他们同时认为,许多被奉为抗日名将的人,一生的战功和杀敌数量,都比不上衡阳守卫战47天的战果。
“抛开最后投降不谈”,方先觉在前47天展现的血性与勇气,都足够称为“抗日英雄”。
这次为方先觉争取“历史名誉”声量最大的,就是刘和平。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过去我们看的最经典历史剧,往往演员演技和导演执导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主要的是历史正剧的编剧,他决定了一部历史剧的深度与历史观。
而绝大多数人数得着的历史剧,按经典排名,前五必有《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北平无战事》。
这些中国内地最经典历史剧的编剧,都是刘和平。所以他国家一级编剧头衔后面的“历史学家”,实至名归。
过去几年,刘和平集结各路4亿资本,拍摄了一部《援军明日到达》的抗日电影,主题就是衡阳保卫战。
而“援军明日到达”是当时蒋介石向前线指挥官下达的电文的“原话”,可最终方先觉率军死守47天,“明日到达”的援军,始终没有影子。
所以为“方先觉被迫投敌”平反的一个主流声音,就认为 衡阳守卫战最终的兵败投降,主要责任是“援军不到”的蒋光头,前线将领死守47天,对日军造成大量死伤,他做的已经“足够了”。
论历史功底,论“还原历史人物的复杂处境与复杂心境”,放眼全国也很难找出几个编剧与刘和平掰手腕。
但是刘和平执意拍摄“衡阳守卫战”,执意“拔高方先觉抗日民族英雄”的历史定位,有他刻入骨髓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就是刘和平是湖南衡阳人,作为衡阳人,他从小耳濡目染衡阳守卫战的故事,当然想为“自己家乡的英雄儿女”正名。
而衡阳守卫战想要获得更高的历史地位,就必须把方先觉从“投降将领”变成“抗日英雄”。
我们先假设“死守47天重创日军”的抗日壮举在前,即便后面投降日军,也应该算是抗日英雄这种逻辑成立。
那是否代表他们的“抗日英雄”和“投降汉奸”的界限是“是否先反抗杀敌”了?
是不是说,一开始不反抗,直接投降,就是汉奸叛国。
只要反抗杀敌了,战败后投降,依旧算抗日英雄?
很显然,这套逻辑会让那段历史,成千上万的人“重新定义”。
这些人会提出新的反驳观点:“方先觉死战47天,斩杀日军过万,是其他先期抗日,战败投降的伪军将领可比么?”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就是死守47天,战败投降也算英雄,那另一城市死守17天战败投降,算不算抗日英雄?
如果方先觉投降日军前血战中杀敌一万所以依旧是抗日英雄,那么投降日军前,杀敌一百或者一千的算不算?
这就是我前文说的,一旦将“先血战先杀敌后投降”依旧认定为抗日英雄,那必然导致更多的争议和混乱,如果方先觉战败投降算英雄,那么其他战役战败撤退的呢?
放弃南京是不是为了赢得抗日战争更多时间?
“曲线救国”是不是为了爱惜占领区百姓性命和财产?
他们有没有“身不由己”?有没有“其他人命考量”?
这个口子一开,那放弃东北不抵抗,以及汪精卫“和平救国”终有一天都能平反。
这时候大家会问了,那么刘和平作为衡阳人,纪念衡阳守卫战有错么?衡阳守卫战没有英雄么?
当然没错,当然有英雄!
衡阳守卫战的英雄是毛主席说的人民群众,站在人民史观,几十万抗日军民都是英雄。
衡阳保卫战的伟大,在于抗日军民的伟大付出,而不在扭曲改变国军降将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