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治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导读
从1945年8月到1949年10月,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号称拥有800万军队和500万党团员的国民党及其政府却一败涂地。究其原因,学界认为,除了国民党军权膨胀、派系林立、贪污腐败外,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国民党整个党内信仰缺失,导致党内组织涣散。甚至蒋介石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都说“我们是自己打倒了自己”。
01
国民党组织向县以下基层社会渗透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战争的冲击下,原本涣散的国民党组织更是处于崩溃的边缘,党员人数锐减。到1939年,战前入党的52万普通党员仅余下28万多人,部分省区党员人数更是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针对国民党党员人数锐减,党组织软弱无力、松弛涣散的状况,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改进党务并调整党政关系案》,决定今后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蒋介石训示,不仅各省各县党部必须普遍设置,而且县以下每一区须有一个区党部。1939年开始实行“新县制”后,要求乡镇一级设立区党部,保一级设立区分部,甲一级设立党小组。
蒋介石设想,“若全国保甲内之小组能普遍成立,则中央一切政令,可以直达下层民众,党政关系自可收表里一致之效”。鉴于战前“上层有党,下层无党;城市有党,乡村无党”的缺陷,蒋一再强调要国民党组织向县以下基层社会渗透。
据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统计,截至1945年底,国民党在全国29个省建立了正式的省党部。县市一级党部由1939年的1128个扩张到1992个,区党部由1939年的546个发展到1945年的9397個,区分部由1939年的13188个增至1945年的78681个。
除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国民党还采取了吸收大量新党员的政策,以扩大党势。1939—1945年,国民党普通党员每年平均以30万—40万的速度增长。据1945年底的统计,国民党普通党员已达311万多人,是1937年普通党员数的6倍。党员数量迅猛的扩张,国民党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
一是通过基层区分部介绍、吸收,这是正途。1938年7月颁布的《征求新党员细则》规定,申请人事先不需要向党组织做思想汇报,党组织也无须考察申请人对党的认识程度。申请人只需将姓名、性别等填在印制好的志愿书上即可。
二是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组织部与各省市党部直接征求入党。五届五中全会上,蒋介石要求中央委员此后每人每月至少须介绍一人入党。据统计,在1939年1—10月,由中央委员介绍入党人数有5283名。他们如此尽力介绍,令人怀疑其动机是想趁机壮大一己的派系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