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的传奇人生,戴着手铐走完长征路,致蒋经国一封信打破坚冰

2024-07-22 764 0
作者: 于继增 来源: 党史博采

  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国民党元老之名门,却在革命低潮时投奔了共产党;他是党的忠诚战士,却戴着手铐走完了长征路;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地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凭这关系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

  他就是童年被叫作“肥仔”,晚年被尊为“廖公”的杰出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廖承志。

  战火中的母子情与夫妻爱

  廖承志,广东惠阳人。父亲廖仲恺和母亲何香凝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1908年9月25日廖承志出生于日本东京,广东人喜欢称胖乎乎的小男孩为“肥仔”,小承志敦厚壮实,虎头虎脑,父亲一声“肥仔”,这昵称就伴随了他的一生。廖承志东京的家,实际上是孙中山主持反清、反袁、讨论三民主义的主要聚会场所,所以他从小便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随父母在国内外漂泊中,他一边上学一边经受着大浪淘沙的洗礼。1924年回到广州时,他第一次见到了来家找父亲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以后他又见过周恩来几次,渐渐熟悉起来,他们虽然年龄悬殊,但一起谈论时倒像是“同辈朋友”。从此周恩来就称他“小廖”并几次救了他的生命。

  廖承志在父亲和周恩来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加入了国民党。1925年6月广州沙基惨案发生时,走在游行队伍前面的廖承志遭英军开枪射击,打飞了帽子,差点送命。两个月后,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右派杀害,年仅48岁。入棺时,17岁的廖承志和姐姐廖梦醒扶着泣不成声的母亲向父亲的遗体告别,耳畔又响起3年前父亲在狱中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留给他们姐弟的诀别诗:“女勿悲,儿勿啼,阿爹去矣不言归。……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留有一言须记取,留汝哀思事母亲。”廖承志牢记父亲遗言,树立革命理想,接触马克思主义,也做了侍奉母亲的大孝子。

  廖仲恺被害,随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大规模被屠杀,腥风血雨使廖家对国民党彻底失望。何香凝辞去了在国民党中的所有职务,开始了隐居作画的生涯。廖承志也毅然退出国民党,决心寻求共产党。何香凝为防止再被谋害,就送他们姐弟俩到了日本。廖承志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并参加了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的学生组织,他因从事革命活动被警察数次拘捕入狱,最后被校方开除后驱逐出境。此时,国内随着大革命的失败,广州起义被镇压,白色恐怖加剧,斗争形势进一步严峻,然而廖承志依然义无反顾,于1928年春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他20岁。

查看余下9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