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穆臻:对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研究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1)第五次战役的撤退阶段初期,志愿军真的像历史虚无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没有防御准备、不想设防御线吗?
实际上我军有准备,在撤退的第一时间就决定了组建节节抵制敌人的运动防线。问题不是我军没有决定构建所谓强大的防线。
据杨得志回忆录记载:
敌人利用我转移的机会,实施它的“磁性战术”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五月二十二日,志司在答复我兵团关于最后抵抗线的请示电中就明确指出:“根据敌人以前的习惯利用高度机械化进行所谓磁性战,企图消耗疲劳我军,我军主力北移休整时,敌尾我北犯是肯定的。”因此,志司在我军转移、阻击以及抗击线等方面都作了周密部暑:根据“志司"的部署,我六十三、六十四军和人民军一军团分左中右三路向渭川里,涟川以北地区转移;六十五军执行阻击任务,志司特别强调要他们在议政府、清平川地区阻击敌人十五至二十天,确保涟川、铁原一线的安全和兄弟部队的行动。
注意——正如杨得志所说,我军已经决定做了比较周密的阻击部署——为的是掩护我军向北撤退,转移到有利于我军作战的地区。防线,也就是一系列防御力量组成的一条线。可见我们当时已经决定设立节节抵抗敌人的运动防线了。
据《彭德怀年谱》记载,彭德怀在1951年5月21日急电九兵团、三兵团、十九兵团、金雄并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以及朝鲜领导人金日成:
二、目前由于我运输困难,西线美军又已东援,使我继续进攻增加困难。为此第五次战役即告结束。三、为争取主力集结休整,总结经验,决将各兵团主力转移至渭川里、朔宁、文惠里、山阳里、元通里之线以北。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地采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敌人。四、各部可于23日晚开始向指定地区转移。五、担任防御阻敌进犯的部队,必须掌握前轻后重、纵深配备的原则,以减少自己的伤亡。应积极组织反击,迟滞敌人的进攻,以利我主力部队休整。六、各部进至集结位置后,应抓紧时间调整组织,从下而上总结经验,检讨指挥上的缺点。
可见,彭德怀在5月21日已经决定组织运动防线。他特别强调:“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地采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敌人。”而且明确提出“必须掌握前轻后重、纵深配备的原则,以减少自己的伤亡。应积极组织反击,迟滞敌人的进攻,以利我主力部队休整。”可见我们当时的防线部署是比较严谨的——前轻后重,因前线地形不利于我军、越靠北地形地势越有利于我军,我军由于深知敌我装备差距悬殊,也不会死守那些根本不可能守得住的前线附近的后方阵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