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西安事变前,毛泽东的统战如何赢得张学良和杨虎城?


图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个伟大胜利,我们在观网开设专题视频节目——宝塔山下的制胜法宝,一起学习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这一专题的时间跨度,大概从1935年底中央到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开始,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包括如何突破困境,通过主动作为转变时局,促成国共合作,结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如何进行预见性的思想理论准备,如何在敌后打胜仗,如何发展壮大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还有在抗战中如何建党建军,如何建设根据地,如何处理统一战线中各种矛盾和摩擦等问题。

  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洗礼之后,系统总结了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又在指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实践中,解决了种种前所未有的难题形成的。这是一个极其曲折丰富、最后走向胜利的理论和实践过程,让我们一起踏上征程吧!

  第一部分:扭转历史车轮

  十五、西安事变前的“三位一体”

  这一节的主题是:西安事变前,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的“三位一体”。

  山城堡战役后,胡宗南部被迫全线后撤,进攻暂时停止了。但蒋介石仍在大力调兵遣将,企图把红军彻底消灭掉。面对这样的形势,毛主席是如何认识的呢?

  此时,毛主席正在研究哲学,读苏联哲学家西洛可夫、爱森堡等人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几个月里连续读了三四遍,写了大量批注。这也反映在他对形势的思考认识中。山城堡战役胜利第二天,他在给朱德、张国焘和方面军领导的电报中指出:

  “现时敌军中发展着四种矛盾:第一种是抗日与“剿共”之间的矛盾;第二种是蒋军与东北军之间的矛盾;第三种是上级的严令进攻与下级的对红军恐惧的矛盾,此种矛盾现在极大发展着;第四种是官长与士兵间的矛盾,此种矛盾以近日的物质困难与疲劳而加深。”[1]

  哲学方法论要求认识和分析客观存在的矛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矛盾转化到有利于己的状态。毛主席在分析矛盾后提出下述要求:

  第一,要准备彻底击破胡宗南。红军要更加团结一致,统一指挥,忍受与克服一切困难,不失每一个有利时机,灵活调动部队,准备连续战斗,坚决地各个击破进攻之敌,首先是彻底地击破胡宗南。[2]这里讲的是一个前提,首先是要打赢,胡宗南的进攻不击破,其他一切都谈不上。

  第二,用两手对两手。虽然蒋介石比过去强硬了许多,但还是站在中间地位,对日仍力求妥协,对我力求缩小苏区打击红军,但已经觉得困难,许其部下与我谈判。在山城堡战役之前,潘汉年与陈立夫谈过3次,对方态度十分强硬,只能搁浅。山城堡受挫后,陈立夫又派人到上海找到潘汉年,表示国共谈判不能中止,那就继续谈。我们的政策:“一方面从人民、从反蒋军阀、从国民党内部造成运动;一方面红军消灭蒋军,双管齐下,迫蒋妥协。苏区与红军任务坚持打蒋,不稍放松。”[3]不能因为正在谈判,就这也不敢那也不能,总怕得罪了对方,负责打的只管打,打得越狠越有利于谈。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