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麒元推荐彼得·诺兰精彩文章


 

    卢麒元按:历史地看,我们恐怕仍然未走出新殖民主义的束缚。至于崛起,那仍就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我们距离成为帝国还差得太远。

 

彼得·诺兰

彼得·诺兰

  • 英国剑桥大学发展学委员会主席,《十字路口》

 

 

 

 

 

 

 

 

  

 

 

彼得·诺兰:帝国列岛——中国、西方殖民主义与海洋法

 

 

 

  【本文刊载于《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双月刊2013年3-4月刊,总第80期。文章精华版已由观察者网朱新伟翻译发表。】


  引言

  在西方媒体中,中国被广泛认为由政府扶持、在发展中国家“攫取资源”中国还与日本就南中国海边缘一片无人小岛卷入了一场引人瞩。目的纷争(中国将这些岛屿称为“钓鱼群岛”日本称为,“尖阁列岛”。)西方媒体有关中国宣称拥有南中国海领土的报道比比皆是,这些报道还指出如果中国的主张成功,可能会获得位于南海海中或海底的潜在自然资源。西方媒体时常谈及所谓中国在南海“恃强凌弱的行为”,有些评论家还暗示一场新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可能始于该海域的争端。争端所涉及领土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战略意义,也很可能拥有大量自然资源。不过,与1982年联合国一项“革命性”决议中所涉资源相比,南海资源在各方面都相形见绌。

  1982年,联合国颁布了一项“革命性”法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允许各国从本国海岸线出发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EEZ)。[1]中国是《公约》签署国,南海争端主要围绕中国主张的专属经济区和其它争端国相比的适用程度展开。不过,与前殖民强国由于《公约》累积的广袤海上领土相比(这些海上领土有一大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太平洋附近)南海无论是在,面积上还是在潜在资源上都相形见绌。直到18世纪后期,太平洋还是中国自家的“后院”,西方的影响微不足道。前殖民强国从以前帝国保留下来的小块“零星剩余”领土攫取巨大资源,这一过程几乎完全没有引起国际关注;而中国与邻国就一块面积小得多、并且长久以来有着紧密关系的“专属经济区”产生复杂争端,[2]却在国际媒体关于亚太地区海洋资源控制的讨论中占据了主导位置。

  非殖民化

  20世纪40年代后期,西方开始热切推行非殖民化;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一过程基本完成。西方庞大的前殖民帝国曾经一度横跨整个地球,后来只保留了少数几个零星散布的地区。当时西方在美国及其欧洲盟友的领导下开始了随后被熟知为“华盛顿共识”的经济自由化过程,并在世界各地敦促实现这一共识。现代的全球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整个全球化期间,西方主宰了主要国际机构。直到今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一直都是欧洲人,而世界银行的行长也一直都是美国人。尽管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比重有所增加,但与这些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相比还是小得多,而且美国由于在基金组织中持有大量股份,对重大决定有否决权。世界一大部分地区在几年间经历了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和外国直接投资流自由化的过程。国际政治经济文献中专门分析全球化的文章不胜枚举,涵盖几乎每个能想到的与全球化相关的领域,尤其是中国的崛起。

  “旧式殖民结构中残留的少数零星剩余地”原来比大部分人意识到的重要得多。它们实际构成了高收入国家重建殖民帝国的真正基础,每块剩余的殖民地都有一小块土地,有时只有几平方公里,通常只有少数人居住或者无人居住。高收入国家中稍微知道这些地区存在的人,通常将它们看成是年代错位的古怪存在。[3]这些地区有的是充满异域风情的旅游胜地,很多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它们通常支持鸟群或鲸鱼观察之类的生态旅游,经常设有科学研究站。这些遥远领土的名字大多鲜为人知,即使有人说得出名字,也基本上不知道它们在哪里、是什么。有多少英国人知道“英属印度洋领土”是什么或者在哪里?有多少法国人知道凯尔盖朗群岛(Kerguelan Islands)是什么或者在哪里?有多少美国人知道北马里亚纳群岛(North Mariana Islands)是什么或者在哪里?不过,这些遥远领土通常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很多地区拥有美国的海军空军基地和侦查设施;它们在依法分配世界自然资源产权这方面也变得极为重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对可耗竭资源存量的显著下降越来越关注,最明显的一个领域是全球鱼群量迅速降低(Roberts,2007年)。就开采化石燃料和从深水区及环境险峻区开采其他资源来说,技术进步也为大幅增加开采开辟了可能性。于是国际上对世界海洋产权的兴趣更加浓厚。1982年,经过九年谈判,联合国正式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建立起一个法律框架,管理对世界海洋的所有使用。到2011年,161个国家和欧盟成为《公约》的缔约方。一旦一国成为《公约》缔约方,就有义务使其海洋主张和国家法律与《公约》保持一致。陷入南海争端的各方中,有五个国家(中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和越南)都在1996年前批准了《公约》另一争端方台湾无法批准。《公约》,因为它不是联合国的成员,但它自己的内部法律也与《公约》保持了一致。

  《公约》出现前,海洋国家在其海岸线外22公里(12海里)的领海内拥有主权。很多争端是围绕12海里界限以外的权利范围和本质产生的。《公约》建立起一个叫做“专属经济区”(EEZ)的新资源区,“变革性”地改变了海洋法。“专属经济区”毗邻领海,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准线起向外延伸200海里。《公约》允许前殖民强国根据前帝国的“零星剩余地”为基础大幅扩展合法控制的领土。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拥有开发开采活体和非活体自然资源的主权,不仅有权开发开采紧邻海床上方的水域资源、海床本身和底土的资源,还有权从事开发开采这个区域的其他活动,例如利用水流、潮汐和风力生产能源。由于自然资源耗竭速度加快,加上全球人口膨胀至顶点时会多达100亿人,国家独占专属区的重要性大大提高。

  《公约》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规定岛屿有资格拥有和陆地领土一样的海域,包括200海里(370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尽管殖民帝国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80年代早期已经大部分解体,还是有众多小岛要么仍是高收入国家的正式殖民地,要么以其他方式处于高收入国家的管控之下。法国、英国和美国的海外专属经济区(包括阿拉斯加)的面积远远超过其母国领土的专属经济区,这些区域大部分由散布在广袤海洋中的小群岛组成,使得这些国家能对广阔专属经济区中的资源使用主张唯一权力。这一权力经常借由相关国的武装部队来执行,包括美国大量的海岸警卫队和海军舰队。

  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是六个拥有最大专属经济区的国家(表-1)。每个国家都是发达的前殖民国,人口主要是白人,六国的总人口为6.04亿,相较之下,中国有13.38亿人。这六国中的每个国家都在15世纪-20世纪中期的殖民时期打下了广阔海外专属经济区的领土基础。六国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达到5400万平方公里,其中约有四分之三(3900万平方公里)与母国领土是分离的。此外、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母国领土”的存在正是缘于欧洲白人殖民者的殖民,这些殖民者强行(经常用暴力)剥夺了土著居民自有资源的产权。中国的无争议专属经济区只有约90万平方公里,仅有美国、法国或英国一个较小海外专属经济区的规模。即使中国对争端领土的主张全都成功,其海外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也不大可能超过三百万平方公里。

  

选定国家的专属经济区

  表-1 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新西兰和中国的专属经济区

  中国与大陆毗邻的无争议专属经济区只有约90万平方公里,中国还在南海对大约不到二百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持有主张。[4]除了南海,中国没有对任何海外岛屿提出领土主张,而南海地区的国家以及毗邻南海、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省份的台湾岛都在奋力争夺该地区的主权。中国没有寻求建立一个海外帝国,这与欧洲强国和它们的殖民者后裔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这一差异给各国海洋资源产权在全球的分布(特别是在《公约》下的分布)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后果。

  英国

  在英国的情况中,附属于海外领土的专属经济区总计超过六百万平方公里,是英国本土专属经济区总面积的八倍(表-2)。这些领土都是英国在过去的殖民时期获得的,通常人口很少,陆地面积也很小。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大陆板块包括跨越广泛区域的岛屿。母国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海外领土在哪里,更少有人意识到附属于这些区域的是宽广的专属经济区,英国在这些经济区中享有资源独占权。

  

英国的海外专属经济区

  表-2 英国的海外专属经济区

  英国海外专属经济区最集中的部分位于大西洋南部,总面积超过360万平方公里。1765年,英国首先宣布拥有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的主权,1775年,库克船长宣布英国拥有南乔治亚(South Georgia)和桑威奇群岛(Sandwich Islands)的主权。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交战,阿根廷宣布拥有福克兰群岛多风地带1.6万平方公里土地及其附近南乔治亚和桑威奇群岛的领土权,但英国被危及的地区并不止这些。福克兰、南乔治亚和桑威奇群岛的专属经济区总计达到二百万平方公里,几乎是英国本土专属经济区的三倍。福克兰战争在英国引发了几乎席卷所有人的激昂民族主义情绪。那些反对战争的人,例如工党前部长托尼•本恩(Tony Benn)饱受大众媒体的针砭。[5]战争持续时间很短,但造成约1500名阿根廷士兵和约一千名英国士兵死亡或受伤。英国继续占有这些“远方的群岛”,主要依据是声称这个“遥远岛屿”上的少数英国殖民者有“自决的权力”。

  1657年,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授予东印度公司“治理圣赫勒拿岛的特许权”。圣赫勒拿岛(St Helena)于1659年处于东印度公司的控制下,随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拿破仑战争末期,英国将阿森松岛(Ascension Island)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Tristanda Cunha)变成自己的殖民地。这三处由英国统治的南大西洋领土总面积只有417平方公里,人口5400人,相当于英国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庄。不过,由于每一群岛都由无数广泛散布的岛屿组成,它们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达到了164万平方公里。

  英国保留了18世纪奴隶帝国在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的几个充满异域风情的“零星剩余”岛屿,包括安圭拉(Anguilla)、百慕大、英属维尔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s)、蒙特塞拉特(Montserrat)、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Turksand Caicos Islands)。这些群岛的陆地总面积只有1093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约20.1万,不过它们的专属经济区有90.3万平方公里,约和中国的无争议专属经济区一样大。

  “英属印度洋领土”包含一组广泛散布的群岛,陆地总面积只有60平方公里,但专属经济区有63.9万平方公里。最初,查戈斯人(Chagos)住在群岛的主要地区,基本住在迪戈加西亚岛(Diego Garcia)。到20世纪中叶,查戈斯人的数量约为二千。16世纪,瓦斯科•达伽马(Vascoda Gama)探险时发现了这片群岛;18世纪,法国宣布拥有该群岛主权,作为毛里求斯领土的一部分。法国为追求自己的利益,在这里成立了椰子种植园,使用非洲奴隶和印度劳工。1810年,法国将包括查戈斯群岛在内的毛里求斯割让给英国。1965年,英国将查戈斯列岛从毛里求斯中分离出来,成立“英属印度洋领土”,主要目的是允许英国将迪戈加西亚岛租给美国,让美国在该岛上建立空军基地。为了让美国军队占据迪戈加西亚岛,二千多名原住民被迫迁到毛里求斯和塞舌尔(Seychelles)。美国空军基地建设始于1971年,包括一条长三千米、能容纳B-52这样的重型轰炸机的跑道。美国空军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和201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使用了这个基地。岛上约有四千人,其中约有二千是美军军事人员,还有约二千主要来自菲律宾,在这里为分包商工作。

  英国在太平洋的海外领土主要是皮特凯恩(Pitcairn)群岛。1790年,皮特凯恩岛成为英国武装运输船邦蒂号(Bounty)哗变船员的避难所。1838年,这组群岛成为英国殖民地;1902年,亨德森(Henderson)、奥埃诺(Oeno Island)和迪西(Ducie)三组群岛并入皮特凯恩群岛。整个皮特凯恩群岛的陆地总面积为47平方公里,人口不足70人,只有英国小乡村一条街道的规模。不过,由于群岛分布得十分零散,专属经济区有83.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无争议专属经济区的规模。

  法国

  尽管英国的专属经济区极为庞大,但与法国相比还是黯然失色。法国的海外专属经济区是殖民帝国遗留的产物,比大都会法国的规模大出30倍还多(表-3)。法国在加勒比海和北大西洋的前奴隶制甘蔗园殖民地拥有总面积为90.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法国在印度洋的专属经济区总面积为258万平方公里,但是在太平洋中的则不少于690万平方公里。法属波利尼西亚(French Polynesia)包括几组群岛,陆地总面积为4167平方公里,人口26万,相当于一座中等规模的法国城市。不过,它的130个岛屿跨越2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专属经济区总面积为480万平方公里。克利珀顿岛(Clipperton Island)直到2007年都和法属波利尼西亚一起受法国管辖,该岛由一个单独的东太平洋无人珊瑚环礁组成,陆地总面积只有六平方公里,法国由于该领土拥有的专属经济区却有43.1万平方公里。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位于太平洋西南部,1853年成为法国殖民地。这一列岛广泛分布在太平洋中,陆地总面积为18.5万平方公里,人口25.2万(相当于一座中等规模城市的人口),拥有14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

  

法国的海外专属经济区

  表-3 法国的海外专属经济区

  法属印度洋领土的一部分包括亚北极地区无人居住的克罗泽群岛(Crozet Island)和凯尔盖朗群岛(Kerguelen)两个群岛的陆地面积加,起来7500平方公里,却支配11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领土另一部分包括阿姆斯特丹群岛和圣保罗群岛,两个群岛都是规模很小的无人岛,陆地总面积只有61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却有50.9万平方公里。法国的亚热带领土留尼旺岛(Reunion)陆地面积为2512平方公里,人口80万,专属经济区31.5万平方公里。法国另一个位于印度洋南部的亚热带领土是特罗姆林岛(Tromalin Island)完全由“一个大沙滩”,组成,1.7公里,长宽不到一公里,它的专属经济区却有27万平方公里。

  美国

  2011年,奥巴马总统在向澳大利亚议会发表的演讲中宣称:“美国一直以来,而且一直也都会是一个太平洋国家”(Obama,2011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宣布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Clinton,2011年)。19世纪下半叶,美国取得一系列海外领土,这构成了它庞大专属经济区的基础,主要立足于美国的太平洋“帝国”。

  美国选择不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正式认可专属经济区的合法地位(Woodworth,1994年)。联合国颁布《公约》一年后,里根总统宣布了美国的专属经济区,这一经济区涵盖超过1200万平方公11里,比任何其他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都大得多(表-4),比美国的陆地面积还大五分之一:“里根总统的宣布可被描绘成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领土获取”(Woodworth,1994:366)。

  

美国的专属经济区

  表-4 美国的专属经济区

  美国的48个州总共有245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48个州联这合组成美国,是美国主要通过常规和非常规军事行动长期向西扩张边境的结果。美国独立时原先只有13个州,这些州都是白人殖民者用暴力征收美洲印第安土著的土地后形成的。在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购地案中,法国将横跨北美中心庞大殖民地的所有权转给了美国,这片土地南起路易斯安那、北至蒙大拿和北达科他。墨西哥战争(1846-1848年)结束时,美国吸纳了新墨西哥、犹他、亚利桑那、内华达、科罗拉多、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的大片土地。美洲土著不断成为白人殖民者向美洲大陆腹地扩张的绊脚石:“如果殖民者能消灭印第安人,就能将北美据为己有……美国人选择以最有效的方式征服面对的印第安人。他们派出成群的男人,有时是几十人,有时是几百人,袭击印第安人的村落和家园,杀害印第安妇女和儿童,将印第安人的住处夷为平地”(Grenier,2005:12)1890年在伤膝河(Wounded Knee)对印第安土著的大屠杀将美国这个大陆国家的创建带到了终点,美国于是拥有了绵长的东西海岸和墨西哥湾。美国人口普查署于当年正式宣布美国的边境完全形成。

  除了48个州的专属经济区,美国在太平洋还有96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这反映出美国获取领土的几种不同方式。最大的领土由阿拉斯加州和阿留申群岛链(Aleutian Island chain)组成,18世纪时曾是沙皇俄国的殖民地。1867年,美国政府以720万美元从俄国购买了这一广袤的殖民地。阿拉斯加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为380万平方公里,比美国大陆48个州的总面积还大50%以上。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链长1900公里,从阿拉斯加大陆横跨太平洋一路延伸到俄罗斯的堪察加半12岛(Kamchatka peninsula)。群岛链从西经163度跨至东经172度,东经172度差不多是新西兰主要地区所在经度。阿留申群岛只有四千多人,专属经济区占整个阿拉斯加专属经济区约三分之一。

  美国在太平洋的第二组领土于1856年根据《海鸟粪岛屿法》Guano(Islands Act)取得,美国由此征收了几组零星散布在太平洋中的无人群岛。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早期,海鸟粪是农业肥料的宝贵来源,还可以用来制造火药所需的硝石。美国现在仍然拥有这些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包括豪兰与贝克群岛(Howlandand Baker Islands)、贾维斯岛(Jarvis Island)、约翰斯顿环礁(Johnston Atoll)、帕迈拉环礁(Palmyra Atoll)和金曼礁(Kingman Reef)。这些岛屿几乎只是岩石,没有人在这里永久居住,陆地面积加在一起也只有87平方公里。不过,由于每一群岛都由零星散布在大洋中的小岛组成,所以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达到了155万平方公里,几乎是美国整个东西海岸专属经济区加总的面积,比中国的无争议专属经济区大得多。

  到19世纪90年代,美国完成了在北美大陆的西进扩张。不断扩张的边境带来的军事和管理挑战一直主宰着美国自独立以来的外交政策,美国继而在大陆以外扩张。美西战争爆发前夕,《华盛顿邮报》的一位编辑说:“一种新的觉悟似乎降临到我们身上——对力量的觉悟——随之而来的是渴望展示我们力量的新胃口……野心、利益、对土地的饥渴、骄傲、战斗的纯粹乐趣,不管可能是什么,都被一种新感觉激发得生气勃勃。帝国的品味在人们口中甚至好像丛林里的血腥味”(引自Zinn,1999:299)。1898年,美国打败西班牙,不仅因此控制了古巴[6]和波多黎各,还取得了一系列横跨太平洋的领土,包括菲律宾、关岛和威克岛(Wake Island)。尽管菲律宾于1946年取得完全独立,关岛和威克岛到今天还是美国的领土。夏威夷在1801-1893年是一个独立王国;1893年,一群主要由美国商人组成的团体推翻了夏威夷的君主制,夏威夷短暂成为共和国,1898年,美国将夏威夷变成附属地,随后完全兼并了夏威夷。关岛和夏威夷是美国在太平洋取得军事支配的关键部分,太平洋迄今为止是美国全球军事结构中最大的部分。

  冲绳岛在美国与太平洋的关系中占据一个特别复杂的位置。冲绳岛是琉球岛链上的一部分,美国在该岛上有大量颇具争议的军事设施(McCormack,2010年)。在世界所有小岛群中,琉球群岛具有最重要的战略意义,琉球岛链延伸700多英里到日本大陆西南后抵达东海,终点是一组无人小岛,中国称之为“钓鱼群岛”,日本称之为“尖阁列岛”。琉球群岛中最大的是冲绳岛,长70英里。冲绳到中国福建省的距离约为400英里;冲绳到东京的距离约为800英里。琉球曾在几个世纪中是个独立小王国,住在这里的是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这与日本南部群岛的情况相似(Kerr,1958年)。不过,琉球的文化可以说更多受到中国传统而不是日本传统的强力影响。日本明治王朝(1868-1912年)之前,琉球王国是一个“玩具之国,有着高贵的国王、博学说教的宰相、施政大臣和无数官署机构、殿堂庙宇、经典学派、宫廷等级和法典,所有一切都是在模仿中国的努力中发展起来的”(Kerr,1958:15-16)。1868年明治维新,五年后日本声称拥有琉球主权;1879年,日本用武力将琉球王国并入日本,作为“冲绳县”,由日本官员统治。

  美国打败日本后占领冲绳。1951年,旧金山“和平条约”赋予美国对该领土“包括住民及其领水”“管辖、进行立法、司法的所有权力”。美国在冲绳兴建了大量军事设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将冲绳作为主要基地使用。1972年,美国将琉球群岛(包括冲绳和钓鱼群岛∕尖14阁列岛)“交还给”日本。美国在冲绳的军事影响继续增强。今天,冲绳岛上约有2.5万名军事人员,约占美国在日本驻军总数的一半。

  美国占领冲绳,将冲绳作为“美国的虚拟殖民地”,冲绳本土和日本大陆对此都有激烈争议(McCormack,2010年)1995年,。约瑟夫`奈伊(Joseph Nye)担任美国国防部长时,美国政府出台了一份亚太地区战略文件(美国国防部,1995年)。奈伊宣布实施“深度参与”政策(Nye,1995年),并主张这一政策是必要的,因为“崛起的强国在国际的国家体系中创造不稳定”:“以前沿配置为基础的军队影响力确保美国在亚洲议题上拥有一席之地”,“还能使我们快速做出响应,保护我们不仅在亚洲、还有远至波斯湾的利益”。日本和冲绳基地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是“我们在整个地区安全战略的基石”。冲绳县长评论说奈伊将冲绳说得好像是“美国的领土”一样。

  美国以另一种方式取得马里亚纳群岛和美属萨摩亚群岛(Samoa)。关岛是马里亚纳群岛的一部分,从北至南延伸,与菲律宾位于同一纬度。它们构成菲律宾海的东部边缘,与巴布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Port Moresby)大致处于同一经度。1521年西班牙军队到来之前,马里亚纳群岛上住的是查莫洛人(Chamorros)和瑞法鲁瓦西人(Refaluwasch)。1565年,西班牙将整个马里亚纳群岛变成自己的附属地;1899年,西班牙将北马里亚纳群岛卖给德国。一战结束时,国际联盟将这些岛屿“赠给”日本,日本在岛上成立了糖料种植园。日本战败后,联合国安排美国托管这些岛屿,1976年,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CNMI)以政治联盟的方式正式并入美国。整个马里亚纳岛链,包括北部和南部(关岛)都是美国的领土。美属萨摩亚群岛位于新西兰东北的南太平洋。到19世纪后期,帕果帕果港(Pago Pago)成为燃煤船经常光顾的燃料补给站。1899年英德美三方公约将萨摩亚一分为二,德国控制西部群岛,美国控制东部群岛,包括帕果帕果港,该港口现在仍是美国的领土。

  美国在太平洋岛领土(阿留申岛链除外)的专属经济区总面积达到580万平方公里。其中遍布大洋各处、陆地面积只有90平方公里的无人群岛的专属经济区就占了195万平方公里。

  在美国总统或国务卿谈到美国是个太平洋国家时,美国人的脑海中会不由想起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役。美国人的意识中首先浮现的会是日本袭击夏威夷的珍珠港,珍珠港现在仍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总部。美国保留的太平洋领土很多都是美日军队惨烈交战的现场,包括中途岛(MidwayIsland)威克岛和阿留申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岛内和附近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战役,包括西班牙战役、菲律宾海战役、关岛战役、天宁岛(Tinian)战役、Leuliu战役、安加尔岛(Angaur)战役。在太平洋战争中,总共有10.8504万名美国士兵死亡,超过24.8万名美国士兵受伤或失踪。[7]

  “珍珠链”

  西方媒体通常声称中国有一个长期“珍珠链”战略,要在东南亚和印度洋打造一系列海外基地。美国安全委员会中的三大强国,即美国、法国和英国由于它们的殖民史总共拥有约230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如果包括阿拉斯加的收购,上述总面积将增加到2600万平方公里。这些国家各自的专属经济区占据着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的广袤地区,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提供一条环绕整个地球的“珍珠项链”,构成海外军事基地网的平台。同时,就世界的稀有自然资源来说,它们在潜力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对这些经济区的占有得到了联合国一项革命性决议的保障。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合并取得领土的趋势,令中国与紧邻国家在南海的领土争端显得格外相形见绌。全球媒体似乎成功地让人们的思维聚焦在一只老鼠身上,却没有人注意到站在他们背后的一头猛象。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因为它们的主要领土包含绵长的海岸线。两国仅此就各自拥有超大的专属经济区。此外,澳新作为国家的存在完全是由于英国的殖民征服,它们的居民主要是有欧洲血统的白人。不过“殖民遗产”如此庞大,也和远离主要领土的大量海外群岛有关。1770年,英国宣布拥有澳大利亚东部;8月22日星期三,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登陆澳大利亚东部边上的一个岛屿并将该岛命名为“占领岛”(Possession Island)。他说:“我确信,在我们之前从来没有任何欧洲人见过或到过从南纬38度直至此地的东海岸。尽管我此前已以国王陛下的名义占领了沿岸的几个地方,我现在再次升起英国国旗,以乔治三世国王陛下的名义占领从上述纬度直至此地的整个东海岸,将之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以陛下的名义占领前述海岸的所有沿岸海湾、港口、河流和岛屿。我们随后用小型武器向空中齐射三次,船上也齐鸣了三次,与我们呼应”(Cook,1999:170-1)。1829年,英国宣布拥有整个澳大利亚。1769年,詹姆斯•库克宣布拥有新西兰;1840年,英国将新西兰变成自己的附属地。在澳新的例子中,两地都有数量较大的土著人口,英国殖民占有者不仅忽视他们的权利,而且残忍地对待他们。英国在殖民时代取得了南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的几组群岛。对有人居住的岛屿,英国就以澳新模式对待当地的土著。每个岛屿的陆地面积都很小,但散布在广阔的大洋中。

  澳大利亚有两组离岸岛屿领土,一组在太平洋,一组在印度洋;两组领土都曾是英国的附属地,后来转给了澳大利亚联邦(表-5)。印度洋领土包括圣诞岛、科科斯群岛(Cocos Islands)和北极圈的赫德与麦克唐纳群岛(Heard and McDonald Islands),陆地总面积为517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2003人,专属经济区加起来有110万平方公里。澳大利亚的太平洋领土包括豪勋爵群岛(Lord Howe Islands)、麦夸里群岛(Macquarie Islands)和诺福克岛(Norfolk Island),陆地面积加起来178平方公里,人口2649人,专属经济区150万平方公里。澳大利亚的海外岛屿领土总面积为695平方公里,人口为4652人,相当于澳大利亚内陆的一个小镇,专属经济区加起来却有260万平方公里。

  

澳大利亚的专属经济区

  表-5 澳大利亚的专属经济区

  新西兰最大的专属经济区是南太平洋的库克群岛(表-6)。库克群岛曾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后来转给了新西兰。群岛包括15个主要岛屿,陆地总面积只有240平方公里,人口二万,大小等于一个小镇。不过,它的岛屿却跨越220万平方公里的大洋海域,专属经济区总计二百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无争议专属经济区的两倍(见表-6和表-1)。新西兰的三组南太平洋群岛——克马德克(Kermadec)、托克劳(Tokelau)和纽埃(Niue)群岛的陆地总面积只有303平方公里,总19人口也只有2800人,大小等于英国或法国的一个小村庄。不过,由于岛屿跨越的区域广泛,专属经济区加起来达到130万平方公里。

  

  表-6 新西兰的专属经济区

  俄罗斯

  现代俄罗斯国家规模巨大,主要是因为对西伯利亚的殖民扩张。15世纪中期,莫斯科公国是一个被陆地包围的地区,位于波罗的海南部,黑海远北部。到17世纪,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主要地区由莫斯科统一辖治;16世纪末和17世纪,莫斯科向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扩张,1639年,俄罗斯帝国的版图覆盖到了太平洋,1742-1867年期间甚至包括在了阿拉斯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了很多在中亚取得的领土,不过,它仍然紧紧掌握着在西伯利亚取得的广袤领土。俄罗斯的海岸线从西部的摩尔曼斯克(Murmansk)延伸至东部的楚科奇海(Chukchi Sea),然后沿着太平洋海岸南下抵达日本海的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俄罗斯专属经济区的主要部分是在征服西伯利亚时取得的,在欧洲的专属经济区面积不到总额的五分之一(表-7)。

  

俄罗斯的专属经济区

  表-7 俄罗斯的专属经济区

  西方殖民主义对太平洋的影响

  联合国提出“专属经济区”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想减少对该地区内可耗竭自然资源的损害。当时的希望是:在可耗竭自然资源上建立清晰的国家产权,可以将这些广袤的地区从任由开采的“全球公地”变成资源保护区。西方严重缺乏在这些地区中管理资源的自身经验,特别是在西方殖民主义早期。

  占领。1497年,瓦斯科•达伽马和他的小型船队从欧洲出发,绕过非洲南端,抵达印度海岸的卡利卡特(Calicut),两年后返回欧洲,随后欧洲商人稳步加深在东南亚的贸易活动。1519年,费迪南•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扬帆出海,寻找抵达东南亚香料群岛(SpiceIslands)的西行路线。他绕过南美洲南端,抵达菲律宾,1521年在菲律宾被杀死。1565年,西班牙宣布菲律宾是自己的殖民地,马尼拉成为西班牙与中美洲跨太平洋贸易的基地。附属西班牙的关岛殖民地是西班牙大帆船在马尼拉和墨西哥之间往返的重要休憩地。不过除了菲律宾,直到18世纪后期,西方对太平洋主要地区的影响微不足道。

  此后西方的影响急剧增加。詹姆斯•库克船长的多次远征至关重要,他的远征刺激了西方在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对太平洋的影响。库克是英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是海军舰长、航海家、地图绘制专家和皇家科学学会会员。他三次远征太平洋,均受命于英国海军部并得21到皇家科学学会的支持。远征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发现新的区域并在地图上标绘出来,包括发现可能存在的南方大陆(拉丁语Terra Australis),并试图找到一条穿越南极的通道。不过,库克航行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在形势便利时以英王名义占领(地区)”(Cook,1999年)。1768-1779年,他三次航行的结果是绘制出了太平洋大块地区的详尽地图,南起最南端的南极圈内部,北至白令海峡。

  库克取得了众多非凡成就,其中一个是环行整个南极洲。他的航行还使英国扩张了大量领土,包括新西兰和整个澳大利亚东海岸,还有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库克的航海日志拥有大量读者,在影响西方对太平洋(包括羽翼渐丰的美利坚共和国)的看法上极有分量。

  动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一个关键议题是保护海洋的自然资源。早期殖民主义时代对太平洋的动物群有着深刻的消极影响。

  詹姆斯•库克每次航行都带着一些科学家,他们详细记录了遇到的野生生物。远征一个最令人吃惊和瞩目的结果是在南冰洋发现了超级丰富的野生生物,包括大量鸟禽、海豹和鲸鱼。库克“无意中撞见了可能是世上存在的最大野生生物集群,他是第一个让世界知道这个集群存在的人”(Morehead,1968:236)库克航海日志中的记载加上对地点和地图的详尽描述,激起了欧洲和美国船只在南方海洋进行商业开发的浪潮。海豹主要因为珍贵的皮毛遭到杀害,鲸鱼主要因为鱼油遭到杀害。到19世纪30年代,南大洋中的海狗(一种多毛海豹)几乎灭绝了(Morehead,1968:242)接下来的攻击矛头主要指向了在夏季繁殖期,前来南方的鲸鱼群。美国在这个行业中起着领头作用。到1846年,仅新英格兰地区就有735位捕鲸者,每次出航人均捕鲸100头:“他们从南方的合恩角附近前来,驶入太平洋,在热带地区的基地是夏威夷和塔希提,在南部的基地是新西兰的岛屿湾、悉尼、以及塔斯马尼亚岛的霍巴特镇。这是一场巨大的杀戮”(Morehead,1968:245)杀戮不断继续,直到几乎没剩下什么可杀的:“在不过50年多一点的期间内——大约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这些装着会说多国语言船员的小船……密密梳理了广袤的冰洋,程度仔细到已经无法再轻易找到任何大型海洋动物”(Morehead,1968:251-2)[8]到19世纪80年代,。在太平洋的广袤地区,商业捕鲸已经被废弃了(Roberts,2007年)。

  人。在西方殖民主义以前,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群岛的土著人口加起来相对较少,在这些地方建立殖民统治没有带来像在印度、中国或南海国家一样的挑战。不过,西方殖民者与土著民族之间产生了无数小规模冲突,特别是就土地归属权,最严重的发生在1843-1872年的新西兰:在一系列与英国军队的残酷对抗中,可能有多达二万毛利人(Maori)被杀。殖民军队经常在战争中采取“焦土”战术,将毛利人的村落摧为废墟并毁坏他们的作物。尽管法国殖民者与土著部队在新喀里多尼亚的战争规模要小得多,但血腥程度并不稍减。法国于1853年将新喀里多尼亚变成自己的附属地,19世纪50年代以来,自由于法国殖民者企图从土著居民卡那卡人(Kanaka)那里征收土地,暴力冲突发展起来。

  1878年,“卡那卡起义”全面爆发,起义者攻击了法国的平民殖民者,包括他们的家人。法国政府的回应是攻击卡那卡的村落和作物,这是对付游击队的传统方式,叫做“战争第一方式”在太平洋中,。几乎每个白人殖民点都会发生西方殖民军队与土著之间的小规模暴力对抗。太平洋的土著民族通常受到非人待遇,而且经常被杀害,杀人者还毫无愧疚。在塔斯马尼亚的例子中,殖民者主要通过凶残追捕将土著民族定罪并从自己的土地上清除殆尽。1830年,塔斯马尼亚处于军事管制下,原住民“像淡棕熊一样不断遭到猎捕和追踪,一旦抓住就被单个或成群驱逐到巴斯海峡群岛”(引自Morehead,1968:213)仅在五年间,。最初据估有五千人的原住民中只有几百人活了下来(Morehead,1968:213)。

  不过,对太平洋地区人口结构影响更严重的是疾病的传播。性传播疾病在人口普遍减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后期,海豹捕猎者、捕鲸者和普通商船的数量大幅增加,带来了普遍的性交易和对土著妇女的性暴力攻击。性病、肺结核、天花、再加上痢疾,是许多太平洋岛屿(包括夏威夷、塔希提、马克萨斯和复活节岛)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库克抵达夏威夷前,夏威夷的人口至少有20-30万,可能多达80万甚至100万。传染病的影响造成了“种族灭绝”,到20世纪,夏威夷土著民族的人口减少到只有三万(Bushnell,1993年)。在塔希提的例子中,塔希提1843年成为法国的附属地,人口据估在18世纪70年代有四万人,在19世纪30年代减少到只有九千人,在19世纪后期进一步减少到只剩下六千人(Morehead,1968:117)。1842年成为法国附属地的马克萨斯(Marquesas),人口据估在18世纪后期约有7-8万人,在1900年减少到约四千人。[9]复活岛的人口据估在19世纪60年代有4200人,1871年减少到只有500人在(Thomas,2010:第七章)。[10]

  据估计,澳大利亚土著的人数在1800年有约20万,在1900年减少到只有约二万(Broome,2010:172)。在澳大利亚,白人殖民者还带来了包括性病在内的新疾病,原住民对这些病的免疫力低下。人口灾难性的减少在较大程度上是由于土著人口健康恶化导致的,而后者又是白人殖民者强迫土著民族与自己土地分离的结果。在像澳大利亚原住民这样的狩猎采集民族中,这种影响特别严重。查尔斯•达尔文1836年访问澳大利亚时写到:“但凡欧洲人践踏之处,死亡仿佛追逐着原住民。放眼美洲、波利尼西亚、好望角和澳大利亚的广大区域,我们发现同样的结果”(引自Morehead,1968:212)。

  小结

  近年来国际媒体将大量注意力投到对南海争端的分析上,大部分分析的焦点是中国可能取得对南海海中或海底潜在自然资源的控制。世界前殖民强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机制,靠法律撑腰、“革命性”地在广袤海域中获取对自然资源的控制,这种现象除了在专业的法律期刊中外,引起的注意可以忽略不计。相比前殖民国家通过联合国立法的法律机制攫取的庞大资源,南海海域以及南海海中或海底的潜在资源微不足道。

  中国位于广袤太平洋的边缘,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存在,在过去两千年的大部分时期都大体拥有现在的领土,太平洋构成了它的“后院”。中国从历史早期开始就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具备了侵略能力,能够入侵东南亚和太平洋上人烟稀少的地区,包括今天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群岛、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和北美的西海岸,可中国并没有选择这样做;相反,中国的统治者将精力都放在有效治理大陆上。中国尽管至少两千年来在东亚全面占据主导地位,军事实力胜过东亚其他国家,与南海附近地区也有着深厚的贸易关系,但并没有寻求在南海附近地区殖民。[11]中国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内陆社会”而寻求在东南亚殖民——“内陆社会”有一种“大陆心态”,即从其“强有力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断发出牵引力(王赓武,2000:23和37)。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强调以非意识形态方式监管市场、从而在自己领土内为大众利益服务的重要性。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矛盾不断加剧之际,这一理念有可能为人类物种的生存做出无价贡献(Nolan,2009年)。

  直到18世纪后期,西方在太平洋的影响还很小。库克船长在1768-1780年三次划时代的航行成为世界历史的伟大转折点。西方殖民强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入侵太平洋地区,对动物和人类群体都带来了深具毁灭性的后果。19世纪末,到西方殖民强国将太平洋从中国的“后院”变成它们自己的“后院”,将南海附近的大部分地区变成殖民地。中国的地位沦为乞丐。上百万贫困的中国移民涌入南海附近地区和遍布太平洋各处的群岛,在主要由西方拥有的煤矿和种植园中工作,正象征了这一戏剧性的地位变化。

  太平洋中的专属经济区源自西方在18世纪后期-19世纪后期的殖民扩张,这些专属经济区包括阿拉斯加、现仍由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拥有的太平洋群岛地区、俄罗斯的太平洋领土、还有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中和附近作为西方殖民扩张的直接后果而存在的专属经济区面积达到3090万平方公里(表-8)。

  

前殖民强国的太平洋专属经济区

  表-8 前殖民强国的太平洋专属经济区

  一方面,西方非常关注中国对南海的介入;另一方面,又对于源自西方殖民史(包括在中国“后院”太平洋的殖民史)的西方庞大经济专属区完全没有分析,这两者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出了国际媒体的性质和西方公众的看法以何种方式形成的深层次问题。考虑到始于南海争端的一场新“伯罗奔尼撒战争”有可能出现,在这两个议题上的区别对待尤其令人不安。在人类物种进化的这个脆弱时点,我们西方对于自己是谁、世界其他地区如何看待我们,有着极其狭隘的观点。

  【注】

  [1] 在特定情况下,一国的专属经济区可以超过这个界限。

  [2] 这一复杂的主题将是本文作者随后研究的对象。

  [3] 例如,参见Winchester,1985年。

  [4] 中国对南海专属经济区的主张与南海中“岛屿”附近的区域有关,而不是与整个南海有关。到底有多少只是“岩石”而不是“岛屿”引起了热议。只有“岛屿”才有资格拥有专属经济区。南海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如果不包括无争议沿海水域和无争议公海海域,中国最终在南海主张的专属经济区面积很可能比南海整个海域的面积小得多。

  [5] 《太阳报》的一幅漫画将托尼•本恩描绘成“胆小鸡本恩”,在一群被运往福克兰群岛打仗的英国士兵头上飞过并下蛋。战争结束后很久,托尼•本恩在一个很少有人看的有关二战的深夜节目中接受访谈,平静地回忆了他和他的兄弟是如何分别志愿加入陆军和空军的。当他回忆到兄弟在第一次飞行任务中丧生时溃不成声,访谈就此终止。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身上。他在1972年的美国大选中败给理查德•尼克松,只有37%的人投他的票,61%的人投尼克松的票。麦戈文的竞选基调是反对越战。1941年珍珠港被炸后,麦戈文志愿加入美国空军,在二战期间执行了35次跨越欧洲的飞行任务。他不可思议地将受损的B-24“解放者”轰炸机安全降落在南斯拉夫一小块飞机跑道上,因为这件事表现出的英勇和技术被授予“卓著飞行十字勋章”。在被问到为什么他不在对尼克松的大选对决中更多谈及自己的战争功勋时,他只简单地回答说不知道怎么提及这事(引自Martin,2012)。

  [6] 古巴没有正式成为美国殖民地,但新的古巴宪章给予美国“为保护古巴独立和维持一个足以保护生命、自由、财产和个人自由的政府而干预的权力”(引自Zinn,1998:311)。

  [7] 在二战中,总共有41.7万名美国军人死亡,包括商船队和海岸警卫队,但死亡的平民不足二千人;日本有超过两百万军人死亡,50-100万平民由于军事行动和有“违反人道的犯罪”死亡;苏联有90-110万军人死亡,130-150万平民由于军事行动和“违反人道的犯罪”死亡;德国有550万军人死亡,约一百万平民由于军事行动和“违反人道的犯罪”死亡。

  [8] 西方的商业捕鲸和海豹捕猎船队在这个期间导致鲸群和海豹群的毁灭,关于这点的全面记载参见2007年Roberts著作的第七章《捕鲸:第一个全球产业》和第八章《到地球的尽头猎取海豹》。

  [9] Thomas,2010年,第二章详细记载了性病在19世纪肆虐马克萨斯的情况。

  [10] 强行征召复活岛岛民到秘鲁工作,也在复活岛人口灾难性的减少中起了作用(Thomas,2010年,第七章)。

  [11] 对此唯一的重大例外是中国约在一千年间统治着与中国西南广西省边境接壤的北越南。公元907年唐朝末期,北越南脱离了中国的统治。

 

  参考书目

  Broome, R., 2010, Aboriginal Australians: A history since 1788, Sydney, Allen and Unwin (revised fourth edition)

  Bushnell, A.O., 1993, Gifts of Civilisation: Germs and genocide in Hawaii, Hawai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Clinton, H., 2011,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

  Cook, J., 1999, The Journals, London, Penguin, selected and edited by Philip Edwards

  Grenier, J., 2005, The First Way of Wa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ines, M.R., et. al., eds., 2000, A Population History of North Americ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err, G., 1958, Okinawa: The history of an Island people, revised edition, North Clarendon, VT 2000

  Martin, J., 2012, ‘Hero pilot who opposed war in Vietnam only to be crushed by Nixon’, obituary, Financial Times, 22 October

  McCormack, G., 2010, ‘Obama versus Okinawa’, New Left Review, July-August, 5-28

  Morehead, A., 1968, Fatal Impact: The brutal and tragic story of how the South Pacific was ‘civilised’, 1767-1840, London, Penguin Books

  Nolan, P., 2009, Crossroads: The End of Wild Capitalism and the Future of Humanity, London, Marshall Cavendish

  Nye, J., 1995, ‘The case for deep engagement’,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Pew Trust, 2012, Sea Around Us Project

  Roberts, C., 2007, The Un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a,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DC

  Thomas, N., 2010, Islanders: The Pacific in the Age of Empire,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Thornton, R., ‘Population history of Native North Americans', in Haines, 2000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1995,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27 February

  Wang, Gungwu, 2000, The Chinese Oversea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nchester, S., 1985, Outposts: Journeys to the surviving relics of the British empire, London, Penguin Books

  Woodworth, D.C., 1994,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sular areas: A case for shared sovereignty’, 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 25, pp. 365-390

  Zinn, H., 1999, 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492-present,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