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的理论感是如何被剥夺的?——评《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上世纪70年代工人的业余生活之一——学哲学
近期,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的一篇报道引发关注,报道中介绍一位化名陈直的农民工利用工余时间翻译海德格尔的著作,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休息时间比较少,请假次数多了之后工资无法糊口,还有亲人的不理解,最后翻译出来的著作也无法出版。文章的作者说,在大多数时代,哲学都被认为是无用之物,这本书没有出版,就连水花也不可能有。至于翻译者是一个工人,无非是增加了这个故事的一些传奇而已。
那么,哲学真的是是无用之物吗?工人阶级是不是与哲学著作注定无缘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给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认识工具,是无用之大用,作为人类近代史创造者的工人阶级更是与哲学变革密不可分,“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语)正像谷雨的这篇文章的标题说的那样,工人思考哲学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在人类历史首次提出辩证唯物主义概念是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他出生于布兰肯堡的一个制革匠家庭。中学二年级后便辍学在家劳动和自学。1848年革命期间,他热情地宣传革命。曾侨居美国、俄国。1869年初回到德国,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党的革命活动,并坚持钻研哲学。他在L.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到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后来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下成长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家。
狄慈根独立地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若干原理,反对当时流行的新康德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捍卫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高度赞扬。
工人是不是天然不愿意或者不能读读大部头著作呢?答案也是否定的,马克思就曾经说:“《资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一个在经济方面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的人,维也纳的工厂主迈尔先生,在普法战争期间发行的一本小册子中说得很对:被认为是德国世袭财产的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已在德国的所谓有教养的阶级中完全消失了,但在德国工人阶级中复活了。”
根据唯物史观,文化艺术本来就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音乐、舞蹈、文艺作品都是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并且服务于劳动人民的,只不过文化作品最终由脱产的知识分子总结提炼出来,最后知识分子被赋予了冠名权,而精神作品真正的创造者劳动人民却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
在阶级社会中,劳动人民事实上被剥夺了接受文化的权利,毛泽东同志曾经说:“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