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石:咏叹乌台诗案中的苏东坡


  近看康震先生《康震评说苏东坡》一书,感慨良多。尤其看到苏轼遭遇“乌台诗案”一部分,更是百感交集,思绪万端。赏读之中,真有点情难抑,意难抒,心难静。难抑,难抒,难静之下,便在书页空白处,信笔写下几首顺口溜,现录于此文,与喜欢苏东坡的朋友交流互勉。需要说明的是,本人素不懂古诗词格律,犹不谙音韵平仄,不敢妄言为诗,故名之曰顺口溜,敬请各位方家哂谅。

  (一)群魔狂叫,罗织罪名

  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的主要原因,康震先生在书中中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耿直率性的苏东坡,虽深得神宗皇帝赏识,却不谙官场规则,或者说即便知道官场规则,也不愿因循做事,随波逐流。而是抱着我口说我心的信条,对神宗极力支持的变法直陈己意。可想而知,苏轼所陈见解决不以委婉形式表达,而是直抒胸臆,口无遮拦,不分场合。及至元丰年间,变法早已成了基本国策,当初反对变法的人群,绝大多数已不再做表面反对,只在私下腹诽窃议了。苏东坡则不然,依旧我行我素,不改一吐为快本性,一以贯之坚持自己的意见,自然招致神宗皇帝不满。神宗对苏轼的不满,只是对他固执己见不满,绝没到要假以罪名对其予以惩罚地步。尽管如此,苏轼的率性之举,已经为他蒙冤之初未获神宗全力保全埋下了伏笔。看到此处,笔者感慨不已,草创几句,聊记所感:

  天子从来高难测,

  众臣荣辱唯一说。

  无端拂逆心底事,

  一样流水逐逝波。

  第二,王安石因变法提拔的人中,固然不乏清明正直之人,可也难免泥沙俱下。不少心灵猥琐投机钻营的势利小人,趁机混迹进庙堂之上。这些人本来就嫉恨苏轼难以遮掩的灼灼才华,再加上苏轼年少得志以后难以克服的行为放浪恃才傲物特点,越发被群小们视为鲠喉鱼刺,必除之以为快。这些人抓住苏轼率性挥洒出来的诗文大做文章,他们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硬是把一些逻辑上根本牵连不上的诗句,硬生生串联在一起,费尽心力进行歪解,然后不遗余力地上书朝廷,声言苏轼对皇帝和变法如何不满不恭。再坚硬的耳朵也挡不住持续不断的风吹,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有偏听偏信的时候,在众口一起吵嚷苏轼有反叛抱怨之心的逆潮中,神宗竟然顺从了这股由奸邪小人汇成的所谓“民意”,乌台冤案因此有了堂而皇之的所谓合法性。看到此处,笔者不禁写下了下面的话:

  小人由来包祸心,

  鸦口喷粪也烁金。

  苍鹰无奈碧霄去,

  徒留虻蝇奏雅音。

  第三,那个以当世文坛领袖自居却嫉妒成性的宰相王珪,因苏轼撼动了自己文坛霸主地位,也加入到诋毁苏轼的队伍中。联系陷害苏轼的所有人等,最可恨的不是得志便猖狂的小人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而是这个空领着文坛领袖头衔,身居宰相高位,以几缕白发捞取了不少虚名而谬被世人尊敬的王珪老儿。他不仅不对李定一干人构陷苏轼的恶行仗义执言,因鉴于苏轼的诗词文章盖过自己,影响了自己文坛领袖地位,也趁火打劫,火上浇油,搜索枯肠,对苏轼落井下石。他居然拿出苏轼那首《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一诗大做文章,硬要说诗的后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表明苏轼有不臣之心。如此牵强附会之说,连神宗皇帝也不以为意,还拿诸葛亮自称卧龙予以解释。可王珪依然心有不甘,硬是不遗余力牵强附会地把神宗都说得颇有点不耐烦了,于是袍袖一甩,极不负责地说了句:由着你们怎么处理吧。王珪终于在推到苏轼的暗流中,施了一把至为关键的大力,达到了卑劣的目的。王珪作为一个苍然老者,本该老成持重,奖掖后辈,受人尊重,以长者之风惠化他人,谁承想他竟如此卑劣狭隘,真真一个苍髯老贼。愤慨之余,特为他写了几句:

查看余下6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