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新中国非常电影之——《战洪图》


  01

  初看电影《战洪图》,还是1975年,当时河南驻马店地区刚刚经历了一场真正“千年一遇”的大洪水(3天降雨量达1605.3毫米,而正常情况下河南的年平均降雨量仅为600毫米左右),到处都是抗洪救灾的气氛,而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看电影时,居然糊里糊涂地认为这反映的就是河南抗洪事迹,只是有点不解为什么能这么快就被搬上了银幕?

  虽然在影片故事背景上闹了笑话,但这部电影史诗般的风格,人定胜天的气概,还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几十年来一直难以忘怀。

  更何况,随着七十年代的终结,“希望的田野”旋律响起,这部电影所传递的精神气质,似乎成了某种绝唱,这就更让人留恋了,就好比是一坛好酒,时间越是久远,就越是香味醇厚。

  这次,河南再次遭遇洪灾,我又想起了这部电影,找来一看,才发现讲述的是华北海河地区的人民公社社员群众抗击洪水的故事。

  不过,华北也好,中原也罢,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区别不大,他们都共享同一种精神气质——我将其命名为“新中国气质”——其基本特征是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倒,也不会为任何敌人所屈服,战天斗地,苦干巧干,永远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02

  《战洪图》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

  六十年代初,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在华北爆发,海河地区冀家庄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洪水面前,冀家庄人民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大队党支部书记丁震洪(鲁速 饰)带领社员冒着暴雨加固、加高大堤,两次战胜洪峰,保住了公社大田。

  然而,由于洪水持续上涨,天津市和津浦铁路危在旦夕,为了确保这两处国家战略目标的安全,上级要求冀家庄人在刚刚修好的大堤处炸堤分洪。在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剧烈冲突面前,大队长大勇(村里 饰)产生了本位主义思想。丁震洪则从全局出发,做通了大勇的思想工作,坚决服从全国一盘棋的要求,执行了上级的决定,并在炸堤分洪前,转移了全体社员和粮食、种子、化肥等重要物资。

  冀家庄人民在战胜洪水的同时,还战胜了暗藏的阶级敌人王茂(孙树林 饰)进行的种种破坏。洪水退后,丁震洪又带领社员生产自救,夺得了当年粮食大丰收。

  这时,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冀家庄人民又满怀豪情地投入了治理海河的新战斗。

  03

  《战洪图》的创作,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直接相关。

  1963年8月,海河流域遭遇特大洪水, 河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支援下, 以气吞山河的革命气魄战胜了这场洪水。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