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红色经典影片《英雄儿女》你不知道的内幕(一)

2021-11-30 4811 1
作者: 陈辉 来源: 陈辉

  原编者按:

  一部影片《英雄儿女》震撼了几代人;一曲“英雄赞歌”响彻了两个世纪;一个王成的英雄形象教育感召了无数中华民族的后来人。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71周年纪念日,本文用讲述红色经典影片《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来纪念千千万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英烈。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战争片。由武兆堤执导,毛烽编剧。刘世龙、刘尚娴、田方、周文彬等主演。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小说《团圆》。

  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战场,王成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王芳在师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以哥哥的精神为榜样,为战士演出服务。王文清当年曾是党的地下工作者,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后,女儿王芳由王成的父亲老工人王复标抚养。最终她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了。影片情节曲折,感人肺腑,动人心弦,抗美援朝战争的震撼力、最可爱人的感召力、人间亲情的穿透力、艺术的感染力融为一体,是革命英雄主义和艺术人性化的完美结合,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佳作。

  影片公演后,好评如潮,成为反映抗美援朝战争最经典的影视作品,几十年经久不衰,深深镶刻在几代人的脑海之中。

  作家巴金与《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

  “没有巴金的小说《团圆》就没有影片《英雄儿女》,有了《英雄儿女》使《团圆》更加为读者所喜爱”。这应该是影片《英雄儿女》第一个幕后故事。

  小说《团圆》的作者巴金是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开始了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代表作有《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激流三部曲》等,曾获得“但丁国际奖”、“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巴金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巴金曾深情地说:“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无穷无尽的感情。”

  巴金在朝鲜前线

  小说《团圆》问世,与巴金两次奔赴抗美援朝前线访问采访分不开的。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开始了。1952年初,曹禺受当时的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丁玲之托写信给巴金,动员他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