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的身上集中了志愿军英烈们最优秀的品质

2021-11-23
作者: 忠诚 来源: 搜狐

电影《英雄儿女》剧照

  电影《英雄儿女》的剧本是由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王成”是其中一个人物。巴金笔下的“王成”很简单:“年纪不过三十多点,来到朝鲜,水土不服身体不大好。”写其参加战斗及牺牲经过就更加简洁:“这个团完成了上级给的任务,友军也终于赶到了。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那么,这里“王成”的原型是谁呢?

  ●从张振川的回忆、巴金的著作及题词等来看,“王成”的原型是特等功臣赵先有

  原河北省军区原司令员张振川在一次访谈中有过说明。他说:“记得我志愿军65军在保卫开城反击作战全面胜利后,作家巴金亲临朝鲜的开城前线,对我志愿军六十五军第五八二团进行采访。我作为五八二团团长兼政委向巴金介绍了我团67高地战斗、三打'红山包’战斗中同志们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战斗作风。特别提到了我团二营六连副指导员赵先有和他的战友们在坚守67高地战斗中所表现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完我的介绍被赵先有等英雄不顾个人安危,主动呼唤炮火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深有感触地说:'你们团67高地战斗和三打红山包,打得很漂亮。美国人武器强,我们的士气强。’最后,巴老根据赵先有等众多志愿军英雄的悲壮事迹,萌发了创作灵感,写出了著名的小说《团圆》这一千古绝唱。”

  张振川目睹了赵先有壮烈牺牲的经过。1952年10月2日,李承晚陆战王牌一团向赵先有所在六连扼守的67高地发起猛攻。六连官兵打得十分艰苦,伤亡较大,副连长、指导员受伤被抬下阵地,副指导员赵先有担负起了连队的指挥任务。10月5日,敌人接近阵地,情况非常危急,赵先有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此时,在团指挥所里,张振川团长能隐约看到赵先有和刘顺武的身影。他的心抽紧了,但时间不允许作太多的考虑,随即命令他俩立即进入防炮洞,他把心一横,命令炮兵向阵地上的敌人开炮。在这次战斗中,赵先有和他所在的六连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的光荣称号,刘顺武等八位同志立一等功。

  张振川将军在回忆录《鏖战疆场》申明,“王成”并不是专以某个人物为原型,而是许多英雄人物的综合形象,自己也不是电影中的团长张振华的原型,表现出了老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境界。但是他关于巴金采访赵先有事迹的说法,依然被当成“信史”,而巴金为赵先有烈士塑像题词“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有)”,似乎更坐实了这一说法。

  实际上在原65军干部、战士心目中都认为张振川将军是电影《英雄儿女》“张振华团长”原型;陈亚夫将军是电影《英雄儿女》“王文清主任”的原型;张莹珊是电影《英雄儿女》“王芳”原型。

  张莹珊有着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10岁随父亲参加八路军,成为八路军冀东军分区“长城”剧社最小的一名演员。在文工团,她学会了唱歌,后来又学会了演歌剧。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1年,16岁的张莹珊随志愿军65军194师文工队又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在朝鲜战场上,她是真正的“战地百灵”,创下了在战地一连演出9场的最高纪录,赵先有烈士牺牲后,曾多次演唱过赵先有烈士的英雄事迹,是戴着半胸的军功章回到祖国的。著名作家巴金曾在她所在的部队采访,电影里王芳的形象、气质、个性都与当时的张莹珊很像,于是有许多战友包括后来的新闻媒体都盛传张莹珊就是王芳的原型。可是张莹珊在接受采访时却这样说:“我看电影《英雄儿女》王芳在战地演出的镜头时,总会莫名其妙的激动,因为那正是我在朝鲜的真实战斗场景。但说王芳就是我,实在不敢领受,一是巴金先生采访过赵先有烈士事迹并没有直接采访过我本人,二是王芳本来就是无数志愿军文工团员群体形象的代表,并不专属于哪一个人。”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为赵先有烈士立塑像,巴金亲笔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有)”,从这个题字看,巴金也认为,他笔下的“王成”的原型就是赵先有。

赵先有烈士塑像

  ●据报道“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举是根据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的

  巴金小说《团圆》发表后,引起强烈的反响。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罢,也很受感动,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为了突出主题,有必要对“王成”这一形象进行重新塑造。在构想王成牺牲的细微情节时,编剧毛烽就想到了很多抗美援朝英雄,最后决定以特级英雄杨根思等众多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战士为原型。杨根思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名,最擅长爆破技术,屡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带领一个连守卫某高地,一直坚持到只剩下他一个人,最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然而,也有很多同志认为“王成”的原型是众多志愿军战士。据报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就有四十多名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同归于尽,仅志愿军12军就有6位持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士。而喊“向我开炮”的志愿军战士除赵先有、刘顺武烈士外,还有3位…。

  ●从秦基伟的回忆和《抗美援朝战争史》看“王成”的原型

  “一生打过许多大仗、硬仗、恶仗”的志愿军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过,“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在惨烈的战役中,志愿军参战部队涌现出一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秦基伟写道: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人的壮举,不仅使敌魂惊魄动,就是在我军战史上,这样的行为也不多见。第十五军所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也有这样的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既然是“普遍现象”,那么,在志愿军中,“王成”式的英雄也就太多,太多,诚哉斯言!

  ●时任志愿军583团团长齐金炳和电影《英雄儿女》编剧毛烽女儿毛白鸽,在2020年1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故事里的中国》中讲述了:“王成不是一个人,王成是众多志愿军英雄,王成的身上集中了志愿军英雄烈士们最优秀的品质。”毛白鸽动容道,“王成”不单是一个人,她的父亲在战场上亲见过很多这样的战士,“像422团的一个连长,子弹全部打完了以后,抱着巨石跟敌人搏斗,最后牺牲在阵地上;还有一个连长王德山,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把最后两枚手榴弹拉响了,冲入敌群。

  王成是谁?主持人撒贝宁也给出了答案:“王成这个人物的形象,其实也是无数个志愿军战士的群像”。

  在电影《英雄儿女》中有一首令人感动的诗:“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这众多“王成”原型,就是电影《英雄儿女》诞生的本意。

  在这场实力相差悬殊战争中,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个个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他们这种忘我的牺牲奉献精神威震敌胆,感天地泣鬼神,成为宁折不弯的民族脊梁象征,成为绝无仅有的战争之神,成为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他们个个都是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的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光照千秋,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

  注:赵先有,实际姓名; 赵先友,张振川将军、巴金等作家用名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