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妻子送郎上战场,后丈夫成为“王成”原型之一

2021-11-17
作者: 胜利 来源: 知乎

  ▲赵先有烈士塑像

  铭记是最好的告慰。当“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再次回响,很多人的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1964年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经典场景:战士王成对着步话机大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他手握爆破筒冲向敌人的形象,像一尊雕塑般,永远矗立在观众的记忆深处。

  当年:妻子送郎上战场

  解放战争初期,在河北省乐亭县,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有一名人人喜爱的支前模范、游击能手,他就是姜各庄镇庄东村民兵赵先有。赵先有是该家的独生子,全家省吃俭用供他读完小学六年级,由于他的父亲去世家境贫寒终止学业。他从小就经受过炮火硝烟的洗礼,小小年纪的他就立下了报国之志。如今,19岁的赵先有已是一个英武、健壮的小伙子了,经人介绍与临村的一个叫陈连华的姑娘相识,她是一名聪明、伶俐、俊俏、贤淑的姑娘。经过几个月的相识,两颗年轻的心,在炮火硝烟中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不久,俩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新婚佳期,赵先有身在洞房,心早已飞到了前方战场。陈连华也读过小学,是一位思想进步、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先有要去参军的想法,首先得到了连华的支持,便郑重向全家提出。1947年10月的一天,先有撇下了多病的母亲和才过门几个月并已有身孕的妻子陈连华,告别了乡亲们,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百万解放大军。尽管连华不想让先有走,但还是眼含热泪说:“男儿当为国分忧,你走吧,我等着你立功的消息。”临别那天,连华泪水涟涟,依依不舍,直到滚滚尘烟淹没了先有远去的身影。可谁知,这次离别竟成了他们的永别。

  “王成”原型之一赵先有

  赵先有,男,1928年出生,河北省乐亭县董庄乡庄坨村人。1947年10月入伍,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194师582团2营6连副政治指导员。1952年10月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城保卫战中壮烈牺牲,被志愿军总部批准追记为特等功臣。

  赵先有1947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解放大西北等战斗。1949年2月,赵先有所在部队改编为第65军194师582团后,1951年2月,赵先有随部队奉命入朝参战,入朝不久就参加第五次战役,这是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1952年10月,为在停战谈判中争取主动,志愿军决定去开城打一场秋季战术反击战,第65军194师奉命夺取位于停战谈判会址板门店以南5公里的67高地。

  194师582团完成了第3次攻打“红山包”和攻占67高地的一切准备,6连是参战主方之一,赵先有为6连副指导员。10月2日20时15分,582团7连和5连在炮兵和坦克的支援下,分别用45分钟和1个小时,攻占了西场里北山(红山包)和67高地,歼敌2个加强排,而后由5连坚守67高地。

  3日,团指令6连干部率2排接替5连防务。人员刚刚就位,敌人即开始疯狂反扑,6连顽强扼守,并将敌人击退。战斗中,指导员负重伤。连长作为预备队在山下屯兵洞内。随即,副指导员赵先有率1排和2排4班冒着敌炮火封锁增援2排,正值敌一个连反扑,赵先有命令两个小组绕至敌侧翼,占据有利地形,待敌进至阵地前沿时,突然向敌实施反冲击,敌遭意外打击,弃尸40余具溃退。

  从3日至5日敌人久攻不下,在5日7时,敌人集结30多架次飞机,对67高地实施地毯式轰炸,投掷炸弹380枚、汽油弹32枚。击退敌人2次反扑后,敌人恼羞成怒,11时,敌集中1个营兵力,在8架飞机和15辆坦克支援下,向6连东北侧阵地猛攻,6连伤亡很大,前沿阵地被敌突破。赵先有和剩余志愿军战士同扑上来的敌军展开白刃战,全连伤亡殆尽。战斗到最后,6连仅剩身负五处重伤、双目失明的赵先有和通讯员刘顺武。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赵先有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敌人已冲上我阵地,要求团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炮!”

  当时,团指挥所内气氛紧张极啦,赵先有、刘顺武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英雄气概,使团长张振川和其他首长的内心都受到了极大震撼。我们的同志还在阵地上,我怎能下令大炮射向自己的同志?团长张振川在观察所看到赵先有、刘顺武他们和敌人拼杀的身影。 在危急时刻,团长张振川又听到步话机里传来赵先有嘶哑却坚定的声音:“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团长张振川命令他俩进入防空洞!后通讯员刘顺武将指导员赵先有拖进指挥所防空洞与敌人拼杀。当我军炮火应赵先有呼叫打向阵地,志愿军反击部队重新夺回阵地,6连指战员已全部壮烈殉国。赵先有静静躺在指挥所里,通讯员刘顺武手握钢枪牺牲在指挥所洞口。

  67高地战斗,赵先有率领6连坚守了57小时,先后打退敌人发起的17次冲锋,并主动出击两次,歼敌562人。 战后,志愿军总部批准为6连荣记特等功,被命名为“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赵先有被追记为特等功臣。他的遗体与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等烈士一起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一个墓区内。

  ▲ 赵先有烈士墓碑

  1953年我志愿军65军政治部主任陈亚夫(原赵先有烈士的师政委),专向巴金等作家介绍了赵先有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位烈士的事迹,后巴金和其他同志到582团采访了团长兼政委张振川,了解英雄事迹,巴金还在我194师住了两个多月,体验生活,巴金来到赵先有烈士所在的部队采访直至该部队回国。巴金以赵先有有等烈士写了小说《团圆》,后拍成电影《英雄儿女》赵先有烈士为其中的王成原型之一。

  1992年8月,王成式的战斗英雄,塑像在怀安县原部队驻地,上有巴金老的亲笔题词:“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有)”。塑像背面是张振川将军写的碑文。

  ▲来自: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

  妻子在烈士墓碑前让人泪目

  1982年清明,年逾花甲的陈连华领着孙子赵新民,千里迢迢从乐亭来到沈阳北陵。北陵里松柏渡日,绿树成荫,高高大大的台阶直通云天,形如天梯。走上一个高大的平台,在青松掩映之下,两侧是先烈们一排排整齐的陵墓。英雄赵先有的墓碑矗立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通道左侧第一个的墓区内。

  小新民站在爷爷的墓碑前,默默看着一批批人来到爷爷的墓碑前献花、敬礼、鞠躬。一时间,朵朵白花掩盖着先烈的陵墓。那一刻,小新民知道了爷爷是个很了不起的英雄,他拉着奶奶的手说:“奶奶,奶奶,长大我也当英雄。”

  ▲赵先有烈士的妻子 陈连华领着孙子赵新民在其墓碑前

  陈连华站在墓碑前,禁不住老泪纵横。少小夫妻一别就是30余年,分别时还是新婚燕尔,如今相见却是一个在人间,一个在九泉。她用手绢轻轻擦拭着墓碑,轻声说:“先有,我身体不好,可能是最后一次来看你。你放心吧,儿子绪文已接过了你的枪,穿上了他心爱的军装。孙子新民已7岁,今天也来到了你的身边,你应该幸福地长眠九泉了。”然后从赵先有墓碑旁边捧了一捧土,小心翼翼抱在手绢中,并嘱咐孙子赵新民说:“等我去世后,将这捧土埋在我墓里。”

  中央电视台的军事报道节目播出了“一家三代人前仆后继以实际行动实现王成精神的故事”时,其结束语是这样说的:“值得一提的是:陈连华这位英雄的妻子于1993年去世,去世前虽然家庭生活困难,但她从未向政府提出过特殊要求,总是以先有为榜样教育着自己的儿孙。”让人回味的是,赵先有是赵家的独生子,那时赵先有的父亲已去世,母亲身体也不太好,妻子又有身孕,当时不去参军也是无可非议的。当赵先有产生当兵的想法后,却得到了妻子陈连华的支持,陈连华这种舍小家顾大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的确是令人敬佩。

  根据《薛定谔的猫抓老鼠》文整理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