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三个王成原型背后的故事
影片《英雄儿女》公演后,出现了3个英雄王成的原型,分别是于树昌、杨根思、赵先有,那么他们谁是真正的王成原型呢?我们来分别述说。
第一个原型是于树昌。1953年7月,志愿军23军73师217团的步行机员于树昌在战斗中呼唤炮火,与敌人同归于尽。
1953年5月28日,夏季反攻战深夜开始。志愿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汉江以北向南朝鲜军第二、五、八师实行打击。
当时,志愿军217团接到上级指示:组织一支85人的突击分队,夜半插入南朝鲜第二师守备的核心阵地8251高地。在这支小分队中,孙绍均担任队长,买荣彦担任副队长。这支小分队只要占领了这个阵地,就可以控制左右两侧敌军的阵地。团长指示,搞清地形,标明火力点位置,拂晓以前返回。
半夜时分,小分队顺利插入敌后,全面占领了8251高地的主要位置。次日3时,敌军突然组织一个营实施了快速反击,小分队被缠住了。 志愿军烈士于树昌
孙绍均让买荣彦带人撤退,买荣彦却坚持让队长撤退。在反复争了几次后,买荣彦只得服从命令,在炮火中带领10名战士撤离了高地。孙绍均则带领大部分战士和步话员于树昌留在了阵地上。
买荣彦带着仅剩的5名战士在拂晓前回到团部,向团长报告了情况,也把战士们冒死绘制的火力点位置图交给了参谋长。团长把买荣彦留在了指挥部,命令他留在指挥部等消息,必要时和8251联系。
中午时分,指挥部接到报告,8251高地的处境相当危险,战士伤亡很大,由于敌人炮火封锁,增援只能等到天黑以后。
团长、政委和参谋长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组织炮火,依靠于树昌的报告,掩护8251高地的战士们坚持到黄昏,等待增援。 于树昌的亲人在辨认英雄于树昌
报话机里,一次次精准的报告,将8251高地上一场惨烈的坚守战记录了下来。
8251高地上第一次传来了声音:“天津二号!天津二号!我是8251!”
买荣彦一下子就听出来是于树昌的声音。在随后的对话中,于树昌不断地和指挥部联系,报告高地上的敌情,指挥炮火进行准确打击。
买荣彦回忆说,当时团长就坐在报话机旁,一根接一根地吸烟,静静地听着于树昌的报告。整个指挥所里,除了报话机的应答和呼叫声,没有其他声音。
“天津二号!天津二号!我是8251,快打'东山腿'!”
一阵炮火之后,于树昌再次呼叫:“天津二号!天津二号!我是8251,约三个排的敌人从2号、4号目标分三路向我们运动,快打2号和4号目标!”
又一阵炮火之后,于树昌大叫:“打得好!打得好!天津二号,敌人又从洼地上来了,快开炮!大约一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