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为老国企无产阶级补办的一场追悼会

2022-02-16 6861 4
作者: 白头豕 来源: 红歌会网

  子午按:

  十年前——具体是2011年7月15日,一部小成本的电影在国内悄然上映,档期刚好夹在一部好莱坞大片与一部主旋律大片之间,最终并不意外地以500万票房惨淡收场,没有引起丝毫的关注。

  十年过去了,这部电影的口碑却不断发酵,被人反复提及,成了讲述下岗工人故事最好的电影,也被戴锦华赞为最好的华语电影之一。

  这部电影就是张猛执导的《钢的琴》。

  2008年,张猛还执导过另一部更早的国企下岗工人题材电影《耳朵大有福》。与《耳朵大有福》还仅是对下岗工人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理想社会的哀悼与惋惜有所不同的是,《钢的琴》通过欲言又止的方式,向荧幕前的观众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发问。正如笔者的朋友白头豕所说,“《钢的琴》荒诞的不是一群下岗工人在废墟里造了一架钢的琴,荒诞的是一群能在废墟中造出一架钢的琴的工人,竟然都下岗了。

  《钢的琴》和《耳朵大有福》这两部电影为下岗工人题材的影视作品树立了标杆。

  近年来虽然也有不少国企下岗工人题材的电影问世,遗憾的是,这些影片大多叙事不够真诚而沦为闹剧……例如2020年上映的电影《通往春天的列车》,在片头以及片尾生硬的字幕,彻底搞砸了这部所谓的“现实主义作品”。

  前不久,笔者又听闻了电影《五金家族》即将上映的消息。让笔者有了些许期待的,是影片的编剧韩家女。此前由她担任第一编剧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以及她参与编剧的电影《无名之辈》,均是非常不错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尽管这样的“现实主义”仍然只是来自中产阶级对底层的俯视与同情,但起码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被正视了。

1.jpg

  正如笔者在悼念曹征路老师的文章《英特纳雄“那儿”就一定要实现!——悼念当代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曹征路老师》中所写,“曹征路老师绝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怜悯姿态‘分享苦难’,像以往的文学作品那样转身书写改制的‘合理性’;他塑造出了小舅朱卫国这样的孤独的工人领袖形象,把自己以及自己的思考代入进了这场正在发生的历史……”

  笔者并不奢望《五金家族》在立意能够赶超《钢的琴》,只是希望这部现实主义影片、特别是有关国企下岗工人题材的现实主义影片,能够继续保持对历史、对底层劳动人民最起码的真诚。

  听闻《五金家族》可能在下个月上映。影片上映之前,我们不妨通过白头豕这篇优秀的影评(去年2月曾于本号发表),再来回味一下这部优秀的电影《钢的琴》(今日第二篇推送为该影评的《视频版》)。

  ——————————  《钢的琴》:为老国企无产阶级补办的一场追悼会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