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篇小说第十七篇 伥鬼
台风来了,空中发出“呜呜”的怪叫。雨点像机枪扫射一样密集地打在玻璃上,发出“啪啪啪”的声响。
爷爷宋老头和孙子小龙都站在落地玻璃窗前观察着。
“怕吗?”爷爷问。
小龙冷笑一下:“你还当我是小孩子?”
“哦,对了。17了,该是男子汉了。”
“什么叫该是男子汉了?本来就是男子汉!”
“对对对。男子汉,可以用比喻句形容一下空中的声响吗?”
“像10000只老虎在吼叫。”
“为什么不说像10000个魔鬼在吼叫?”
“魔鬼叫声你听过吗?那是想象出来的声音,喻体不明确。老虎的叫声是真实存在的。人们更容易领会到。”
“嗯。有点道理。说到老虎,那你听说过伥吗?就是为虎作伥的伥。”
小龙又是冷笑:“幼稚。”作出一副不屑回答的表情。
“听说过伥鬼的故事吗?”
“宋•苏轼《渔樵闲话》:猎者曰:此伥鬼也;昔为虎食之人;既已鬼矣;遂为虎之役。”小龙流利地背了一段古文,“别老拿这些低级的问题问我行吗?我不是小学生,明年我就要高考了!”
“高考好。假如高考的作文是‘以成语为虎作伥编个故事,不得沿袭成语原出处,要写出新意’,你会怎么写?”宋老头捻着胡须说。
“考我呢?不过这种题目根本就不可能出现。我会不会无所谓。”小龙编不出来,就找了个理由搪塞。
“你怎么知道不会考这样的题目?”
“老师说的啊。我们老师是全省有名的押题专家。他说过,高考作文要写好,牢牢记住三法宝。易如反掌拿满分,十有捌玖跑不了。”
“嘿,还编出口诀了。哪三法宝。”
“一是主题要积极,第二论据备足了,再加名言龙点睛,文采斐然得分高。”
“呵呵,新八股。真有你们老师的。”
“嘿嘿。承认low了吧?”
“我考的是文学性。没有文学性的思想性只能算口号!你们老师是口号专家不是语文专家。”
“就你是语文专家,”小龙又在怼爷爷了。
“我?呵呵,不是吹,资深语文专家。”宋老头的胡子翘了起来。
“加个定语,民间的。”
“民间的怎么啦,没听说过高手在民间吗?”
“光空口说白话有用吗?你的命题你自己会写吗?”
“张口就来。”宋老头又来劲了,随口编了个伥鬼故事:
“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位不第学子朱默庵在家种菜。一日贪早赶集卖菜,途中遇一锦衣者,惊呼:‘默庵兄,是你吗?怎么落魄如此?’朱默庵定睛一看,原来是旧时同窗,连忙放下菜担:‘原来是哲兄啊。一别三年多了吧?自打你进京赶考之后便渺无音讯,后来有谣传说你过林子时被老虎吃了,我始终不信。’‘纯属谣言。我高中状元,现在上书房走动。’‘这是有公干在身还是省亲锦衣还乡?’‘家父卧病,皇上恩准回乡探亲。你知道的,我一向低调,不想张扬。就轻车简从,便装回来了。’朱默庵急着要去卖菜,挑起菜担就要走:‘天就要亮了。我得赶去卖菜。哲兄在哪儿下榻,改日再登门拜访。’‘还卖什么菜啊,学兄才华一向在我之上,怎能久居人下?我在京城也有些人脉,待我返京之后便向宰相府推荐仁兄。我就住在前面那家客栈,不如移步小叙。’‘我这菜?’朱默庵面带难色。‘没事。我让客栈厨子把你收了。’说着不由分说拉起朱默庵就走。刚走两步,路边草丛跃出一只斑斓猛虎,一口把朱默庵给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