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评《我本是高山》: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青年人
依据张桂梅校长真人真事创作的电影《我本是高山》争论现在基本告一段落了。流泪热点也过了,很多蹭流量,写评论的现在也跟风退出了,也为无利可图。但《我本是高山》反映出的根本性问题依旧存在,仍然需要我们再讨论甚至不断地坚持斗争下去。
这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张桂梅校长现实实践的力量根源。
电影在今天,是传播思想价值观的主流媒介,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影响更具普遍性。当然,对于像创作张桂梅校长这样的主旋律电影,那就更需要去挖掘其身上彰显的根本性的精神和价值观——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非用一个爱情故事作为主旋律,作为其实践的根本力量来源。
关于共产主义,我想,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了,甚至有些人本就怀疑共产主义是虚幻的,根本就没相信过。说多了,那就是政治洗脑,就是“政治正确”害了个人利益。
今天,在很多人的世界观里,一个人做事的出发点,总是以个人利益至上为原则的,他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改编出一个脱离了利己主义的故事。可是偏偏张桂梅创办女子学校的这件事,又是与他们的世界观相违背的,怎么可能有人做一件事毫不利己呢?这从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去看,简直是有违天理。
于是,我们今天的电影、文学等艺术作品,就选择了人人都渴望的爱情,歌颂爱情,霸道总裁,都市靓女,露出大长腿,彰显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生活方式等来博取流泪,赚取眼泪,捞取金钱。甚至有的创作者借助文艺作品故意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这就是我们的艺术作品今天大行其道的风气,这就是我们的艺术作品用来教育我们的青年人的思想价值观,难怪最近各种不堪入目的性爱姿势的动漫手办侵入校园。
一些电影作品,美其名曰是弘扬主旋律,是繁荣中国电影市场,实现文化强国,实际上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
就像《我本是高山》反映出的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解构和掩盖一样的道理。给观众展现出来的人物就是毛主席在《毛选》中批评的一样:衣服是劳动人民的,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精神贵族的。
我们批评电影创作者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解构或不相信,这是观众的进步,但,我们不能停留在批评上,更不能批评电影创作,又把山区贫困孩子的解放问题寄托于出现像张桂梅校长这样的个人身上,寄托于这样的伟大的人的个人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精神上,进而认定这就是“共产主义信仰”,这就是我们要实现的共产主义。那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共产主义上进一步,退两步呢?
如果我们把共产主义精神和信仰,视作了单纯的牺牲和奉献,单纯的无私与付出,或者说宣传上有意无意的把这种精神与共产主义信仰完全等同起来,却丝毫不愿意去触及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那么这就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种空想共产主义。从某个角度来说,它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要远比《我本是高山》里面的那种庸俗化和低级趣味还要危险得多。
到底什么是共产主义精神和信仰呢?
我认为核心的内涵就在《毛选》中的《为人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经典文文章中,就是要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这种精神信仰是建立在无产阶级追求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因而必须联合团结组织起来,朝着一切剥削制度作斗争的阶级革命之上。
《毛选》讲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
因此,张桂梅校长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共产主义运动,最终为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所以电影创作张桂梅校长的精神信仰,就不能脱离共产主义这个源头。我们对这部电影的批评也就主要的不是扬汤止沸,而应是釜底抽薪。
我们批评不合理,要坚信共产主义就不是只是在”器“上下功夫,而要去触及”道“也就是经济基础上,要去挖掉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经济,而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当下,一些人不敢谈共产主义,当年,毛主席坚决反对所谓的共产主义“收起”论。他说:
“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是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革命的后一阶段了。这也就是资产阶级顽固派为什么要那样叫嚣和要求‘收起’它的原因。其实,这是‘收起’不得的,一收起,中国就会亡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6页。)
我们的艺术作品创作,尤其创作张桂梅校长这样的主旋律电影,怎么能把共产主义”收起“呢?“一收起”,首先是亡党。在中国,党亡了,国也就亡了,或者随之解体。因为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政党的信仰,是精神支柱,是灵魂,是执政的资格,也是引领中国人民一往无前的动力。尤其是教育青年人,与资产阶级争夺年轻人的根本思想体系。
在今天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更要大大方方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像毛主席说:“对共产主义这个问题,要讲开,要说穿,共产主义是好事。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全国的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当然,不是今天说了,明天就共产了。而是讲准备共产,要广泛宣传。”
在张桂梅校长身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阵地没有丢,守住了,但这样的力量太小了,我们需要更多的张桂梅,我们需要培植产生张桂梅的土壤,造成出现张桂梅的空气。
不然我们对不起毛主席等革命先烈为中国这盛世流的鲜血。毛主席十分珍惜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人民政权,特别是到晚年,他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
革命先烈的血不能白流,不知道别人想过这件事没有,反正我想过。
电影《我本是高山》要真正是起到宣传“高山”的作用,就得回到共产主义信仰上来。宣传的目的仅仅只是一个:
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让群众觉悟,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阶级斗争才能最终将自身从剥削阶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关于共产主义教育的决定》
也是在这个革命的斗争过程之中,劳动人民才能发现他们作为一个阶级,他们的命运是根本一致的。于是大家把个人的斗争,置身于整个阶级的斗争之中,这种斗争不再是为着某些狭隘利益集团的私利,而是为了整个阶级的解放和命运,这个时候,普遍性的自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才能真正地被创造出来。那时候就不是只有一个张桂梅,而是会有千千万万个张桂梅。
这时我们才能真正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青年人,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和“‘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通过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青年人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而这正是今天中国电影做强的真正出路。
”发展了,还有共同富裕问题。物质丰富了,但发展极不平衡,贫富悬殊很大,社会不公平,两极分化了,能得人心吗?因此,经济总量无论是世界第二还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够巩固住我们的政权。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
革命理想高于天。抓好共产主义教育问题,是约束人们不走邪路的准绳,是永葆革命青春的指南。
对“鄙视共产主义教育”,特别是诋毁、污蔑开国领袖的问题,一定要露头就打,青年人的共产主义教育要年年抓,月月抓,日日讲。
以《我本是高山》反映出的根本性问题为契机,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当今的社会,更要警惕共产主义信仰淡化!
当年要是没有革命先烈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长征一步也走不了。现在,淡化这种信仰,我们建设社会主席现代化强国将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