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怎样拍摄毛主席电影?


  01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电影界理应推出几部重磅的献礼影片,纪念这位带领中华民族跳出近代陷阱,建立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个人民国家,并且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的不世出的伟人。

  这不仅是为了感恩,也是为了用艺术的方式总结伟人的历史经验,以启迪后人与来者,同时,也是为了向全世界讲述真正气势磅礴的中国故事。

  但是,很遗憾,观众没有看到这样的电影作品。这让我想起了郁达夫的一句名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现在已经是12月初了,不再期待有奇迹出现。

  但是,在银幕上再现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应该是中国电影创作,尤其是史诗级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

  现状远不能令人满意。

  纵观这些年来以毛主席革命生涯为主要内容的电影,发现这样两个特点:

  第一,题材集中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背景的作品,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第二,所塑造的毛主席形象,只能用“流于表面”四个字加以概括,很少能够接近,更不要说深入到人物内心了。

  唐国强老师最近十年来的表演,给观众的印象,似乎人物是从当代穿越回去的,已经完全预知了胜利结局。

  当然,还有一些导演,在拍摄这类题材时电影时刻意夹带私货,我对此已批判过很多次,这里不展开。

  02

  有人说,你总是批评,有什么建议呢?

  有的。

  我的建议是:应该重点拍摄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的革命活动。

  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与思考,对解决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乃至对人类彻底摆脱剥削、压迫制度的奴役,都具有启发意义。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举行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所以,中国有志气、有抱负的电影人,不应该仅仅把镜头对准“短小的序幕”,而应该对准“更伟大,更艰苦”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阶段的历史。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有三个重大历史时刻,非常值得拍成电影。

查看余下5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8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