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从主旋律电影偷梁换柱的失败谈起


1.jpg

  一部主旋律电影《我本是高山》,却偷换了主人公的信仰内涵和精神支柱,把一个以江姐为偶像、崇尚和信仰共产主义的教师英雄张桂梅,换成了一个小情小我的私情表达、没有什么政治眼光和理想情怀的普通人。甚至有人批评说,电影编导已经把张桂梅等同于被毛主席批评过的武训了。

2.jpg

  结果呢,电影未曾公演,刚开始宣传造势,就遭到舆论困境,口碑翻车了,大众恼火了,而且舆论大都来自普通百姓的声讨。于是,相关人士恼羞成怒,居然对批评电影的观众破口大骂,开创了电影人士与大众对立的一大奇闻。于是,有人进一步动员了舆论力量,把批评电影的群众给戴上公知的帽子,然后说是这些“公知”是对主旋律的公开抵制。大大笑话,往日被公众批评的公知,反诬公众是“公知”,这样“贼喊捉贼”的举措没想到根本无法挽救《我本是高山》的大失败。于是,在云南,便想尽办法开始挽救收罗票房。有舆论已经披露,多个部门用公权力开始组织集体观影。但是,不管怎么折腾,流水落花春去也,大失败的趋势已经无可挽回。这种想尽一切办法消解共产主义精神支柱的人,能够动员的资源也已经捉襟见肘,因为这是逆人心而动。

  一部电影,让人们十分惊讶地发现,这三年多来,社会大众已经不相信那些公知们的欺骗宣传和喊叫了。他们多年以来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对共产党的公开诋毁,迫使社会大众拿起《共产党宣言》,拿起四卷本的《毛泽东选集》,去寻找被某些人猖狂咒骂多年的经典到底说了些什么。现在七十岁左右的人大抵都经历过那个全党全民学理论的年代。但是对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却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没有这个理论基础和读书经历,如今一读原著,却忽然发现,原来当今出现的大量政治经济等等社会问题,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早就做出过精辟的预见和断言。毛泽东所警示的那些巨大危险之所以今天集中发生,就是因为相当一个时期有些人以敢于否定毛泽东为能事,很多时候放弃了毛泽东对我们谆谆告诫。于是,一个适逢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全民掀起的读毛著和对伟大领袖的深情怀念,形成了数十年历史上的一大政治文化奇观。

  说起这部电影,我们不能不反思一下这些年中国文艺在重大方向上发生的偏差。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学界那个以《伤痕》为代表的小说问世以后,中国文艺一直徘徊在批判那个十年的影子里。可以说,已经很多年了,中国文化都在受到这个“伤痕”的左右。我们整个文艺,仿佛除了批判和反思那个十年,没啥可写的一样。再加上“非毛化”的助纣为虐,弄得文艺离人民越来越远。还有一些人肆意夸大和错误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弄的很多文艺作品以不谈政治、脱离政治为能事,甚至作为一种光荣和理论深奥。所以一些大骂我们的社会、诋毁我们的党、丑化我们人民的反动作品被吹捧,被受奖,被冠以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头衔。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对文艺发生极大困惑,甚至某些时候,表现一种无奈和愤怒。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