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热议背后:我们要如何理解女性的公共参与

2023-11-28 1659 0
作者: 陈义媛、李永萍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导 语

  近日,以张桂梅老师创办女子高中为蓝本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引起热议,有网友认为,面对鲜活的真实事迹,电影本该客观呈现女性参与公共事业的过程、困境与贡献,但却魔改了其中的女性形象和行为动机。在批判声中,我们看到了在近四十年的市场化中,“妇女能顶半边天”式微;很多女性走进公共领域、参与公共事业遭遇了误解与困境。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把女性“禁锢”在私人领域,不论是在情感还是事业上,都把女性作为以男性为中心的“第二性”存在。

  女性如何走进公共领域,又能有怎样的贡献?本文以“赣南新妇女”运动为例,呈现了农村妇女骨干在政府推动和村两委的支持下,投身公共的家庭卫生整治的过程与机制,尽管组织妇女骨干的前期过程离不开从上至下的动员,但是在有了组织基础后,妇女们不仅可以在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共同成长,而且也通过自我组织重建了自己在村庄中的公共角色,增强了政治参与和社区参与。正是在这些妇女骨干的带动下,赣南农村只用了苏州农村两百分之一的经费,就高效地完成了人居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

  我们看到,女性的成长不需要以矮化或救赎其他女性为铺垫,女性的公共参与也不是只为了女性,驱动女性公共参与的精神内核也绝不能简化为个人情爱,讲好女性的故事亟待摒弃性别偏见。

  作者|陈义媛(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李永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家庭社会学)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妇女能顶半边天”为宣言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性别不平等状况。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1]。”妇女公共参与的重要性被高度强调。

  不过,从当前中国农村妇女的现状来看,在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大部分农村妇女仍面临着不少困境。其中,最突出的是妇女在村庄公共事务中鲜少发声,村庄治理往往以男性为主导。

  根据2000年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农村干部中女性仅占2.5%[2]。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发现,女性占村两委干部人数的比例有所上升,村委会主任(包括正副主任)、村级党组织书记(包括正副书记)中女性的比例分别为5.8%和5.4%[3],但总体来看,女性参与村庄治理的比例仍然很低。

  农村妇女在村庄政治中的边缘地位是当下性别不平等问题的表征之一。尽管在劳动力市场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妇女已经广泛参与到经济活动中,但在政治、社会方面的参与仍然较弱。本文主要关注农村妇女在村庄公共事务中的参与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妇女如何通过参与村庄建设而重建主体性。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