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包围「张桂梅」,《我本是高山》为何陷入巨大争议?
这两天我想看一个电影——《我本是高山》,可惜北京电影院都没放映。
近日,这部电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争论,频频冲上热搜,不过我也不知道在争议些什么。还是希望看过电影的朋友们先歇两天,等大家都看完了再一起讨论。
坦率地说,我非常佩服张桂梅女士。张桂梅比我年纪小,但她非常不得了。
她高尚的形象,伟大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我朗诵过关于张桂梅的诗歌,心里面触动很深。
张桂梅做的事,一般人都做不来。中国共有九千多万党员,能做到张桂梅老师这般的并不多见,我打心底佩服她。
为什么张桂梅要做这么多事情,为什么要成立女校。她行动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倘若行为逻辑不明确,那么人物必然立不住。
但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显然超越了电影本身。
影片中张桂梅的形象很憔悴。尽管她的年龄没多大,但她看起来十分疲惫,她的身体微曲,手上粘了很多胶条。我看着她的模样,又联想到了那些大山里没有读书机会的贫苦女学生。我的心微微的疼痛,或许有不少人也有类似的感觉。
她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多次谈过她入党的时候就坚定信念要成为焦裕禄那样的人。在办学最困难的时候,她带领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
当年轻的记者好奇地追问她,支撑您的是什么呀?是什么支撑您这么这么拼?
是共产党员的信仰,是我对党的承诺,她说。
她还说,“在阵地上如果有一个党员,阵地都不会丢,我们有6个党员,怎么能丢了阵地呢?我的信仰是共产党员的信仰。我最初的目的是帮她们飞出大山,后来我想应该把她们培养成我们党的接班人,忠于党、忠于人民,做更大的事。
有两个女学生,告诉我她们要去西藏当兵。我很舍不得,问她们为什么选这样的地方?她们说,‘不是你告诉我们的吗?祖国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去。’我当时就想,是啊,很值得”。
我们有若干党员,也有若干党的领导干部。有执政党官员在掌握权力的同时依旧保持革命性、先进性。
也有若干贪腐分子,破坏了我们的社会风气。以至于使得一些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相信。他们觉着如今的共产党和战争年代的共产党不一样了。
但正因为有张桂梅的存在,很多人看了张桂梅的事迹,热泪盈眶,夸她是人民心中的好老师,赞美她是实干型的理想主义者。
同时,也难免感叹社会中像张桂梅女士有坚定信仰的人太少了,好多人都说张桂梅是真的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在行动中。她是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