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它的意义可不仅是演个小品
云南某高校,一个学生模仿一个上级领导来校视察工作,把那个“领导”的动作拿捏得惟妙惟肖。你看:一个学生身穿行政夹克白衬衣官服,手里还端个保温杯,梳着水滑的大背头,在一众“干部”簇拥下,走进学校。“领导”路上还和学校同学进行了互动,装模做样到食堂拿起菜来端详一下,在各处端着架子稍停问上几句什么话,对就餐的同学表示几句嘘寒问暖,在校园内指指点点,作指示发感慨那个神态,从穿着到步态到手势,可以说有模有样,把“领导”的形象拿捏得死死的,“随员”们也是前呼后拥。最后挥手上车告别。
看过网上热播的视频,有人捧腹大笑,有人内心窃喜、乐不可支,也有人坐不住了,质问大学生模仿领导这件事:你想讽刺谁呢?
据说此事真的惊动了学校领导。当时“领导”视察还没走,机关就打了一圈电话,谁都不知道当天到底哪个大领导来到学校了。可越是不知道,越怕是更高级的首长微服来校私访了,心里更没底,也就谁也没有敢靠前。
但是“领导”走了,真相最后还是知道了,这是云南国土资源学院几个同学的一次幽默策划。这一下学校可是坐不住了,校方赶紧上网去解释,说这是学生出于好奇心蹭流量,学校会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批评的。
批评教育什么呢?
实际看这帮子同学也没有做啥不正确的事情,要说不正确,只是有些小细节还有提高的空间。比如,那个“领导”自己端着泡了枸杞的透明的保温玻璃杯。实际生活中,哪有领导同志自己端着杯子的,后边随员一大群啊!还有网友评论,周围“陪同”表情过于严肃,笑容不够谄媚,与实际生活有距离,还要体验生活。另外视察期间,“陪同”距离“领导”也太近,没有突出“领导”,有抢镜头之嫌。甚至还有网友严肃指出,有个“陪同”居然跑到“领导”前边去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总体来说要肯定,这帮一天官都没有当过的同学,居然能把领导演绎得如此形象,可见领导的这个“形象”已经固化在人们脑子里了。
有人说,这不就是一个讽刺幽默的小品吗?开个玩笑嘛!
但是有人不同意了。也有另外一种评论,认为这是对领导很不尊重,甚至拿领导调侃,你这样在讽刺谁呢?不能往深处想。有人说,那个端杯子的怎么看像市委书记,不,是省委领导。这么一上纲一对号,学校真领导坐不住了,害怕了,说这就几个学生做的小游戏,题目是“怎么穿能不像一个孩子”,于是就演出了这场滑稽戏。我们一定引为教训。
其实,这后一种议论就大可不必了。倒是我们的领导应该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给社会留下这么个让人笑掉大牙的糟糕印象?你看,即使没有任何从政经历的学生,也可以把领导形象演绎得如此逼真,你咋给人印象这么深呢?或许这就是领导干部检查工作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群众看得多了,便成为“领导干部”一个标准形象。你看,生活中的“领导”来了,不正是这样的形象吗?没有他不懂的,好像上到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他都可以到处指指点点,都可以发号司令,好像一当领导,那各方面的水平都在看涨。其实,这些当上官的官,不一定啥都知道,他不知道的事情还多着呢!此刻他不过是在装,装着什么都懂的样子。其实,大多数事情他都是不懂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他的面前很多地方还是浑沌一片、黑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