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戴锦华教授导赏系列之十九《九三年夏天》
关于本片的两个花絮
戴老师首先分享了关于电影的两个花絮。其一是本片最初上映时海报上就写了一句话:“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影片完全来自导演卡拉·西蒙的生命经验,几乎就是她个人的童年回忆。故事中小主人公弗里达的生命经验就是导演的生命经验,甚至某种意义上可以将影片作为一个非虚构故事。
而第二个花絮是,导演卡拉·西蒙的第二部影片《阿尔卡拉斯》在2022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荣获金熊奖,这意味着她已经获得了世界艺术电影最高序列当中的最高荣誉。同年中国导演李睿珺的《隐入尘烟》也入围了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但惜败给《阿尔卡拉斯》,而两部影片分享了同样的题材和主题,不期然地从世界上两个遥远地方的两个不同角度共同向我们讲述了大资本对于土地资源、对于农村的侵袭,以及乡村的人们如何尝试最后维系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人与生产之间的交互关系。《九三年夏天》是这位女导演的处女作,而她的第二部作品就已经将她带到世界电影的最高殿堂并且赢得了最高荣誉。卡拉·西蒙这两部电影的相像之处还在于两部电影都由第一次在摄影机前表演的素人作为主要人物。《九三年夏天》中两位小主人公是素人演员,而两位大人是专业演员,《阿尔卡拉斯》很像《隐入尘烟》而比它更进一步的是,导演的所有亲戚全家总动员共同出演了这个乡间家庭的故事(《隐入尘烟》的男主角由导演的姨夫出演,笔者注)。
距离之外的观看和长镜头段落
在两个花絮后戴老师带我们进入影片本身。关于本片,其实无需讲述、无需解读、无需导赏,大家经过观看就已经直觉地把握住影片试图传达的内涵。影片表面上是一个孤女重新获得家庭的故事,而其中最触动我们的是它其实又关系到人类生存和个体生命最沉重、最基本的主题——我们如何面对生死,更准确地说,是生者如何接受死亡这样一个无可挽回的、无从言说的创痛性事实,它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本片形成了我们的观影体验和整部影片美学风格的基础是似乎距离之外的极端冷静的旁观式的观察和记录。影片开始的段落是一个类似人称视点镜头当中的距离之外的观察,即影片很清晰地把摄影机定位在小主人公弗里达的视线当中,但是弗里达是一个紧紧地抱着娃娃、站在屋角冷眼旁观的小姑娘的形象。故事的一切在距离之外发生,不仅是在距离之外,而且是通过门框去观看另一侧发生的事情:人们的忙乱像是在搬家、像是在整理、像是在撤离、像是在溃逃,而小女孩冷冷地、静静地站在远处,抱着娃娃在看。影片最早形成的视觉表达和印象是:事情在发生,但是跟小姑娘无关,以此开启电影故事。摄影机在距离之外观看的视点设定延续在整个片头段落之中,其间我们看到人们混乱地装箱,看到成年人们有人在弹吉他、有人在演唱,但这一切都和小姑娘毫无表情的旁观共同形成似乎有一点被遗弃的感觉,又似乎有一种极度冷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