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明:社会主义文学的高原和高峰


  一、“高原”

  新中国史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或“后四十年”)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新中国的文艺发展史也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通常将“前三十年”文学分为“十七年文学(艺)”和“文革文学(艺)”两个部分。“后三(四)十年”称为“新时期文学”,近几年,文学研究界又提出了“新时代文学”的概念,并且有人开始编撰《新时代文学史》。对于“新时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之间的异同点,我还没有看到相关论述。但关于“前三十年文学”和“后三(四)十年文学)之间的异同点,主流学术界早已形成统一的评价,认为“前三十年”文学是一种“人民(阶级)”压制“人(个人)”的文学,后者是一种由“人民(阶级)”向“人(个人)”回归的“人的文学”,对前者持基本否定的态度。现在高校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十七年文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文革文学”则被当作禁区,无人涉足。这跟政治上对“前三十年”的态度和评价是高度契合的。

  马克思说过,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人的一切行为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在阶级社会里,并不存在超阶级的个人,也不存在什么超阶级的所谓“纯文学”。因此,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文学及文学史,不仅符合客观历史现实,而且是一种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方法。

  从阶级视角看,“前三十年”文学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文学”,而“后三(四)十年”文学即“新时期文学”则可以概括为“人的文学”。如何评价这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体现了不同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趣味。“新时期”以来,理论家们对“社会主义文学”百般贬低和污名化,斥之为“文化沙漠”、“极左”,将所谓“纯文学”奉为正统和高级的文学,导致了“去人民化”的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坚决的回击,理直气壮地为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文学正名。

  领导人曾经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新时期文学时,认为“有高原无高峰”。我认为,“前三十年”不仅不是伤痕派和纯文学理论家们攻击的“文化沙漠”,而是既有高原,也有高峰,创造了星汉灿烂的社会主义文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民文艺时代。

  那么,什么叫社会主义文学呢?作为一个文学概念,社会主义文学又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对苏联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艺术活动产生过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作家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它力求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思想,在概括客观现实时按照党性、人民性的原则,强调无产阶级立场,在作品中再现革命的进程,肯定社会主义现实,塑造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时代英雄人物形象。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形成对立之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流行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并与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形式主义”产生了尖锐的对立。同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代表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官方艺术流派和风格。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