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模式的“社会主义”为何行不通?
北欧国家包括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这五个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在二战后形成了独特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又被称作北欧模式国家。
一、什么是“北欧模式”
所谓“北欧模式”,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推行高福利政策和广泛的社会再分配制度,以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和福利,促进社会和谐。
北欧国家长期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社会民主党曾经是第二国际的成员。
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是一个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成立于1889年。19世纪末,由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而马克思、恩格斯又先后去世,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出现了,工人运动中的许多理论家试图从理论上进行探索。期间出现了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主张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渐进的、和平改革的策略,促使资本主义和平进入社会主义,而不是通过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修正主义思想的出现,引起了工人队伍在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混乱,并引起第二国际内部的激烈斗争,最后导致第二国际的分裂并于1914年解散。
由于早期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北欧社会民主党的理论纲领带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痕迹,至今一些党纲仍未放弃对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他们强调“自由、公正、团结”的执政理念,将社会公正和平等视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主张限制、改造私人所有权,通过再分配、提高福利等手段改良资本主义,实现社会公正,缩小贫富差距。北欧的社会民主党称自己奉行的是“民主的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自己的党是“红色政党”,其政府是“红色政权”。
然而,由于北欧国家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主要还是基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原则。其政治体制也是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以多党制、选举制等为基础,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从阶级结构来看,北欧国家依然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不同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是通过一些政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所以,虽然北欧国家自己声称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实质上仍然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只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借鉴和吸收了一些社会主义的理念和做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北欧模式”,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政治稳定的相对平衡。
由此可见,北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偏离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制等正确的变革路径,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社会主义,它的混合经济和和社会主义元素在资本主义框架内的融入,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性质。这种“社会主义”是一种修正过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福利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