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青年成长规律——从历史到现实的思考

2021-04-07 1652 0
作者: 刘康 来源: 激流网2021

图片

  当代世界,capital仿佛像奴隶脸上的金印一样刻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人无处遁逃。物欲横流、价值解体、人性异化,本来被赋予理想、朝气、激情和爱情标签的青年群体,在现实中更多地与杀马特、社畜、废柴、注孤生联系在一起,这当然是一个时代的荒诞。面对现实,各阶层先觉的青年都有所反思,他们在贴吧、QQ、B站发出一些微弱的声音,这种声音是真诚、鲜明、锐利的,但又保留着这个时代下的稚嫩和无助,许多青年停留在键盘侠阶段,线上线下判若两人。

  ‍‍作为当代理想主义青年,如何对待学业、要不要升学、如何对待就业与事业、如何看待打工、如何改变无助感、如何使自己变得“靠谱”、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等等,无一不是极为现实的问题。

  要引导网络青年改变键盘侠的状态,成为一个真正能促进社会进步的人,就必须要从历史和现实中总结青年成长规律。下面分四个方面详述之。

  一、何为青年?

  我们谈青年成长规律,首先要来界定一下‍‍什么是青年。

  在原始社会,人均寿命只有20岁左右,‍‍那个时候只有儿童和成年人之分,‍‍没有青年。‍‍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人均寿命有所延长,但是因为早婚早育和缺乏教育,‍‍使得社会也没有出现一个‍‍青年群体。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接受教育的年限延长,生育的年龄也往后推,‍‍人的生命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多阶段性,‍‍分成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介于儿童和中老年之间的这个群体,‍‍我们一般就叫青年群体‍‍。

  在‍‍中国什么年龄段的人算青年呢?联合国有个标准,是15到44岁。但是百度百科上显示的中国青年的年龄标准是15到34岁,共青团员是14到28岁,孔子说三十而立。‍‍为什么会存在这个差异呢?因为在伦理意义上,我们中国人往往是结婚生孩子之后,就是一个中年人了,从形象、性格变化、还有朝气消失这些特征来看已经进入中年期。现在中国人平均结婚年龄是28岁,所以,可以认为中国现在的青年期是从15岁‍‍到30岁左右。这个年龄跨度比国际上的标准窄很多。换言之,中国人的青年期是比较短的,所以又是比较珍贵的,‍‍是思想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青年期的特点:

  一是青年期的社会阅历‍‍比儿童期要多,‍‍能够‍‍掌握的资源,能够搜索到的信息也会更多,‍‍行走的范围也更广一些,‍‍所以青年期学习能力比较强。

  二是‍‍青年有朴素的正义感,并且有一定的行动力。青年‍‍对黑暗与不公有最本能的反应,有时候,听到一句话就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三十岁左右结婚生子后,这种敏感就会‍‍有所降低或者是消退,‍‍因为会有很多的顾忌,‍‍或者会变得世故和圆滑。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