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贵:知青两姐妹

2024-05-12 624 0
作者: 张宝贵 来源: 红歌会网

  1970年刚过元旦,新兵连下午训练刚结束,战友们争先恐后跑进帐篷,等着班长分发家人亲友来信。帐篷外天寒地冻北风吼,帐篷里炉火通红暖如春,成步亮班长抱着一摞信喊着名字,收到信的兴高采烈,未收到信的大失所望挺扫兴。

  “张宝贵!”成班长将最后一封信递给我,看着信封上秀丽的字体,我眼前一亮:她来信了!

  成班长凑近我神秘地问道:“对象来信了?”

  我沉思片刻没有回答,随手把信扔进了火炉。成班长急得伸手抢信未来及,没有拆开的信就化为灰烬,成班长不解地大声呵斥:“张宝贵,你干什么!”

  我将成班长拉到旁一边叙说实情:她是艾生产队的知青,在艾家乡,婚姻多是相亲订婚,自由恋爱很少见常被乡党议论非议。我同她年龄相仿,但人家是城市人我是农村娃,家庭、经历和生活习惯差别很大,不可能发展到恋人关系,与其回信让她遭人非议,不如断绝关系让她快乐生活。

  “好,有点快刀斩乱麻的气魄!”成班长恍然大悟,双手拍拍我的肩头长叹一声,“没想到你的家乡还那么封建啊!”

  熄灯哨响了,战友们先后进入梦乡,轻重不同的鼾声此起彼伏。我却翻来覆去睡意全无,同她的交往像过电影一样闪现在我的眼前。

  政治运动风云变莫测,人生峰顶谷底跌宕无常。曾经不可一世叱咤风云的红卫兵,却突然变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

  伟大领袖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伟大号召,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几年间全国十五六岁二十岁上下的上千万知识青年告别学校告别城市告别家庭告别父母,走向边疆走向兵团走向农场走向农村,“广阔天地炼红心,扎跟农村闹革命”。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时知识青年大多以学校以地区为单位整批安置到兵团和农场或革命老区。以后逐渐有了区别,一般市民尤其是“黑五类”的子女大都安置到贫困地区边远山区,有关系有靠山有背景和当权者的子女,最理想的是参军,大部分到城郊农村或条件较好的农村。

  1968年初夏,艾长安县纪杨王寺大队第八生产队接收了一对来自省城西安的插队知青姐妹。爸那时被“三结合”当上大队革委会主任,公社革委会孙主任托他“关照关照”, 这对姐妹就被分配到劳动日值最高分配粮食最多的第八生产队,住在一个绝户人家的小院里,比起后来的“知青院”强百倍。

  这对知青虽然是亲姐妹,相貌性格却判若两人。

  姐姐体态丰满,国字脸上一对凤眼分外迷人,见人开口一笑满面春风快人快语,开朗大方讨人喜欢,走起路来风风火火,齐耳的短发忽上忽下波浪翻滚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