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鱼水情深深——记抗大在邢台西部山区的岁月
作者按:在对有关人员进行采访和借鉴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写成此文,抗大学员和邢台西部山区人民之间建立起来的鱼水深情,至今还在延续,让人怀念。
军民鱼水情深深
——记抗大在邢台西部山区的岁月
求真
一位身穿八路军服装,头上戴着八路军帽子,脚上穿一双普通的布鞋,打着绑腿的抗大学员,坐在院子里的一块石头上,神态恭敬而又谦和的注视着面前的老大爷,右臂支在右腿上,向上伸着的右手好像在做着手势,笑容可掬;与慈善淳朴、笑容满面的老大爷相对而坐。老大爷坐在对面的一块石头上,手里拿着一杆长长的旱烟袋,裤管高高挽起,脸上带着自然的微笑,手里的旱烟好像已经好大一大会儿也忘记吸了。两个人促膝而谈,神采飞扬,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谈兴正浓。他们无拘无束,就像是和睦的一家人,或者是与自己最知己的朋友在一起一样。两个人显得是非常的投缘。门边一个小男孩笑着看着他们谈话,好像觉得他们的话很有意思,深深的吸引着他。院子里边靠近屋门的旁边的水缸边,一个身穿八路军服装的年轻战士,正在往水缸里倒水,一位老奶奶站在水缸旁边,左手里拿着舀水的木瓢,右手拄着一根棍子,在高兴的看着战士倒水。一个身穿红花格子布衫,脑后梳着两个小辫的小姑娘,手抚在水缸边,头伸到水缸上面,往水缸里看。整个农家小院里充满了温馨愉悦的气氛。
我驻足在抗大陈列馆第一展厅里,看着这组雕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把我过去看到的资料中和从上了年纪的周围村里的老人们的口中得到的很多事,不由得都在脑子里浮现出来。我的高中是在抗大纪念馆前面的这条河的北边的那个村里的县办中学----浆水中学里上的,当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上学期间到过周围好多村子。有时也到同学家里玩。在同学的父母口中听到了很多抗大的故事。当时在浆水村就已经有抗大的资料展览室,只是规模不太大,是在大队部腾出的几间平房里。学校里组织同学到村里的抗大资料展览室去参观过,也有讲解员。其中有我一个高中的同学就是浆水村的,在村里已经进行培训做讲解员。那时我们对家就是这村或附近村的同学非常羡慕。这些村的很多同学听自己的长辈说,自己的家里就曾经住过抗大的学员。我总觉得他们好像占了多大的便宜一样。所以在学校里也常听这里的同学讲抗大的事。
浆水位于太行山腹地,东临冀南平原,西与山西毗邻,古称夷仪,周朝时曾为邢国都邑,素有“依山凭险,形胜之国”之称。这里四面环山,山高林密,山势险要,能攻能守,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这里靠近十八集团军总部和北方局驻地,又是一二九师开辟最早的太行根据地之一,群众基础好,环境比较安定。是当时邢西县(今邢台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